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本地老牌富豪廖氏家族,去年2月初出售創興銀行(1111)後,分家大計更趨明朗。原先為創銀大股東的廖創興企業(0194),日前公布業績時增派股息,末期息及特別息合共派逾10億元,由於控股家族企業廖氏集團重組,不少廖氏家族成員陸續獲改持廖企股份,合共袋近3億元,甚有「分身家」意味,有市場人士預計仍有後續動作。
廖氏家族第二代成員如廖烈武、廖烈忠等,由於年事已高,而下一代亦想往外發展,故祖業之一的創銀,於去年售予內地的越秀企業,市場料廖氏家族將逐步攤分這筆巨額財產,惟過去廖氏成員主要透過非上市的家族控股公司廖氏集團,擁有廖企的控制權,加上廖氏集團股份只容許家族成員之間流通,令財產分配甚有難度。
以廖創興換廖氏集團股份
家族成員為了分派更簡單及順利,去年廖烈忠及廖烈科的遺產基金,將所持的廖氏集團股份,由廖氏集團回購,並以廖創興企業的股份作收購代價。根據公司註冊處的資料顯示,廖烈忠去年4月出售3.1萬股廖氏集團股份,換回715萬股廖創興企業股份。如單計這批股份,今次可獲得近2200萬元股息。
至於,在1998年過身的廖烈科,其遺產基金亦於去年6月時,出售11.5萬股廖氏集團股份,換取2636.4萬股廖創興企業股份,今次收息8041萬元。過去廖氏家族曾因「分身家」而鬧不和,廖氏第二代大哥廖烈文的長子廖駿倫,在2011年將父親所持的股份,轉到私人持有的民豐企業(0279)內,惹起其他家族成員激烈反對,最終以廖氏企業回購廖烈文的股份而告終。
廖烈智袋1.4億最多
經過一輪股權擾攘後,廖創興企業由第二代四子廖烈智掌舵,而他今次亦從股息中收獲1.4億元。隨着其他家族成員陸續出售將廖氏集團的持股,換成廖創興企業的股份,有市場人士估計,不排除廖氏後人陸續透過資本股市售股。「始終廖創興企業是上市公司,在二手市場買賣方便,而估值亦獲市場支持,不似廖氏集團的股份般封閉。」
實際上,廖創興企業主要靠收租為主,去年全年租金收入增長31%至3.51億元,當中包括創興廣場、創興銀行中心及上海創興金融中心等核心資產。若扣除出售創銀的收入,去年純利有3.94億元,按年升46.4%。
明報記者 岑梽豪
廖氏家族第二代成員如廖烈武、廖烈忠等,由於年事已高,而下一代亦想往外發展,故祖業之一的創銀,於去年售予內地的越秀企業,市場料廖氏家族將逐步攤分這筆巨額財產,惟過去廖氏成員主要透過非上市的家族控股公司廖氏集團,擁有廖企的控制權,加上廖氏集團股份只容許家族成員之間流通,令財產分配甚有難度。
以廖創興換廖氏集團股份
家族成員為了分派更簡單及順利,去年廖烈忠及廖烈科的遺產基金,將所持的廖氏集團股份,由廖氏集團回購,並以廖創興企業的股份作收購代價。根據公司註冊處的資料顯示,廖烈忠去年4月出售3.1萬股廖氏集團股份,換回715萬股廖創興企業股份。如單計這批股份,今次可獲得近2200萬元股息。
至於,在1998年過身的廖烈科,其遺產基金亦於去年6月時,出售11.5萬股廖氏集團股份,換取2636.4萬股廖創興企業股份,今次收息8041萬元。過去廖氏家族曾因「分身家」而鬧不和,廖氏第二代大哥廖烈文的長子廖駿倫,在2011年將父親所持的股份,轉到私人持有的民豐企業(0279)內,惹起其他家族成員激烈反對,最終以廖氏企業回購廖烈文的股份而告終。
廖烈智袋1.4億最多
經過一輪股權擾攘後,廖創興企業由第二代四子廖烈智掌舵,而他今次亦從股息中收獲1.4億元。隨着其他家族成員陸續出售將廖氏集團的持股,換成廖創興企業的股份,有市場人士估計,不排除廖氏後人陸續透過資本股市售股。「始終廖創興企業是上市公司,在二手市場買賣方便,而估值亦獲市場支持,不似廖氏集團的股份般封閉。」
實際上,廖創興企業主要靠收租為主,去年全年租金收入增長31%至3.51億元,當中包括創興廣場、創興銀行中心及上海創興金融中心等核心資產。若扣除出售創銀的收入,去年純利有3.94億元,按年升46.4%。
明報記者 岑梽豪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