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油尖旺區名校林立,佔盡中學校網優勢;而位於大角嘴、擁有43年歷史的大角嘴天主教小學(下稱舊大天)一直是32校網的熱門學校之一,去年升中派位,超過九成學生獲派首三志願,包括﹕伊利沙伯中學、真光女書院及華仁書院(九龍)等,成績理想。舊大天雖然歷史悠久,不過學校一直與時並進,去年開始加入不少電腦教學元素,讓學生善用科技達至最佳學習效果。
iPad教數學常識 增課堂趣味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一向注重學生五育均衡發展,校長陳淑儀指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才能,故學校希望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讓他們每一個都能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陳校長說﹕「有些人利用圖像會更易學習,有些則要透過聲音才能加深記憶。所以,老師授課時,應盡量用不同方法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吸收,我們的老師會一同備課、互相觀課,務求找出最合適的教學方法。以往我們會採用power point,但隨着時代進步,我們便採用平板電腦,希望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近百平板電腦 供學生使用
現時舊大天共有60部iPad,同時亦參加了samsung smart school計劃,獲得32部平板電腦,全部可供學生於上課時使用。學校亦參加了教育局「電子學習學校支援計劃」(WiFi100),由去年11月開始,於四年級的數學科及常識科中實施電子學習,以平板電腦作為其中一種教學工具。負責老師陳奕鑫說,為配合電子教學,兩科會採用同一間出版社的教科書,並由同一位老師任教全級小四的數學科及常識科,以便統一教學。
電子學習已是大勢所趨,以該校的數學科為例,如學生正在學習面積,他們可透過平板電腦看到立方體的多角度影像。採訪當天,學生正以iPad學習周界,老師先請每名學生登入學校網頁,然後回答題目。在課室內的電視熒幕上,老師可即時看到每名學生答對了多少題目及答案是否正確。而老師亦可即時回應,如他發現大部分學生答錯某條題目,他便可利用「後備題目」跟進及講解。四年級生許浩賢表示,運用iPad令課堂更富趣味,而電子工作紙能讓他們即時知道自己的錯處,老師亦可立刻作出指導,學得更有效;另一名學生施嘉祺認為用iPad上課可以更投入,增強師生互動。
陳校長說,老師會利用課堂的最後10分鐘進行電子教學,目的是希望給學生即時回饋及訓練他們的批判性思考。「這不但增加上課的趣味性,也可讓老師照顧到個別差異。以前因時間和形式所限,每堂只有幾名同學可以回答老師的問題,但現在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作答題目。由於我們學校的電子教學還是初起步,5月份會邀請其他學校的老師來觀課,觀察成效及提供意見。」
除了小四的數學和常識科,學校亦給其他年級的學生使用平板電腦來學習宗教科。例如學校的聖堂裏,在不同的位置均貼上了QR code,學生可利用它來認識聖堂內的不同物件,如領洗池、十字架等,甚至了解為何每張長椅前都設有軟墊給人跪下祈禱的原因。
視藝擬引入3D打印助教學
學校去年亦設立校園電視台,未來會在視藝科加入3D打印技術以協助教學。陳校長認為電子科技的確為教學帶來便利及多樣化,但她仍避免全面依賴這些電子產品。「我不贊成把平板電腦變成教科書,始終小朋友並不宜長期觀看電子屏幕。但我鼓勵它成為教學的一部分,讓學生利用這個工具來學習,所以即使在數學或常識科採用,也只是用於課堂最後十分鐘。」
文﹕顏燕雯
圖﹕陳淑安、學校提供
iPad教數學常識 增課堂趣味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一向注重學生五育均衡發展,校長陳淑儀指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才能,故學校希望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讓他們每一個都能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陳校長說﹕「有些人利用圖像會更易學習,有些則要透過聲音才能加深記憶。所以,老師授課時,應盡量用不同方法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吸收,我們的老師會一同備課、互相觀課,務求找出最合適的教學方法。以往我們會採用power point,但隨着時代進步,我們便採用平板電腦,希望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近百平板電腦 供學生使用
現時舊大天共有60部iPad,同時亦參加了samsung smart school計劃,獲得32部平板電腦,全部可供學生於上課時使用。學校亦參加了教育局「電子學習學校支援計劃」(WiFi100),由去年11月開始,於四年級的數學科及常識科中實施電子學習,以平板電腦作為其中一種教學工具。負責老師陳奕鑫說,為配合電子教學,兩科會採用同一間出版社的教科書,並由同一位老師任教全級小四的數學科及常識科,以便統一教學。
電子學習已是大勢所趨,以該校的數學科為例,如學生正在學習面積,他們可透過平板電腦看到立方體的多角度影像。採訪當天,學生正以iPad學習周界,老師先請每名學生登入學校網頁,然後回答題目。在課室內的電視熒幕上,老師可即時看到每名學生答對了多少題目及答案是否正確。而老師亦可即時回應,如他發現大部分學生答錯某條題目,他便可利用「後備題目」跟進及講解。四年級生許浩賢表示,運用iPad令課堂更富趣味,而電子工作紙能讓他們即時知道自己的錯處,老師亦可立刻作出指導,學得更有效;另一名學生施嘉祺認為用iPad上課可以更投入,增強師生互動。
陳校長說,老師會利用課堂的最後10分鐘進行電子教學,目的是希望給學生即時回饋及訓練他們的批判性思考。「這不但增加上課的趣味性,也可讓老師照顧到個別差異。以前因時間和形式所限,每堂只有幾名同學可以回答老師的問題,但現在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作答題目。由於我們學校的電子教學還是初起步,5月份會邀請其他學校的老師來觀課,觀察成效及提供意見。」
除了小四的數學和常識科,學校亦給其他年級的學生使用平板電腦來學習宗教科。例如學校的聖堂裏,在不同的位置均貼上了QR code,學生可利用它來認識聖堂內的不同物件,如領洗池、十字架等,甚至了解為何每張長椅前都設有軟墊給人跪下祈禱的原因。
視藝擬引入3D打印助教學
學校去年亦設立校園電視台,未來會在視藝科加入3D打印技術以協助教學。陳校長認為電子科技的確為教學帶來便利及多樣化,但她仍避免全面依賴這些電子產品。「我不贊成把平板電腦變成教科書,始終小朋友並不宜長期觀看電子屏幕。但我鼓勵它成為教學的一部分,讓學生利用這個工具來學習,所以即使在數學或常識科採用,也只是用於課堂最後十分鐘。」
文﹕顏燕雯
圖﹕陳淑安、學校提供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