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綠色生活﹕天台農場再植香港的可能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22日 21:35
2015年02月22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城市急速發展下,舊樓重建,農地也被高樓大廈淹沒。


香港地少人多,食物可以靠進口,在一些人眼中,農地遠不及建一棟樓宇,或闢作停車場來得有價值。


事實上,全球各地也意識到生產農作物的重要,「天台農場」運動遍地開花,證明在人煙稠密的地區,也能種出安全新鮮的食物。


香港高樓林立,天台數目眾多,但天台農場發展停滯不前。


放眼外國或日本,一些工廠大廈及私人住宅的天台種滿各式蔬果,生產蜂蜜,農產品供給自己食用之餘,更在農夫市場出售,有些更成立合作社,讓社區建立感情,這種和諧友好關係,自然而生,不用靠電視或海報宣傳。


去年初,深圳出現一個「價值農場」,大大小小的農田佈局,參照已拆卸的中環嘉咸街的唐樓天台規劃而建,告訴人,天台農場,還有很多可能。


舊樓再用 天台種植

市區重建,帶走了百年市集。嘉咸街與卑利街的重建計劃進行得如火如荼,居民遷走,部分唐樓拆卸,商戶須於下月底前遷出。不久之後,此處將換成兩幢住宅、酒店、辦公大樓,以及兩層高的新街市等。


早已消失的嘉咸街的唐樓天台,去年以新的方式在深圳一所廢置玻璃廠呈現。說的是上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其中一個參展項目「價值農場」, 農田、行人路、儲物房的設計,重塑嘉咸街唐樓天台的輪廓。項目由研究城市轉變、建築物和城市關係的中大建築系副教授鍾宏亮教授親自操刀,他認為,「城市是由很多細小建築物組合成的大社區,容納不同店舖,形成獨特的社區生活模式,人與人之間漸漸建立關係,有一定價值。可是,現時發展的趨勢,將本來一幢幢小型建築物,變得更大更高,平台大部分都是停車場,對城市空間沒有貢獻,令地面活力減少,小店消失,平民生活也逐漸消失。 」


雙年展的價值農場,表達的是批判式的展望,「如果嘉咸街樓宇不拆,舊樓可以再利用,其中一個可能性,是否可做天台種植?怎樣在舊建築中尋找新的價值,是重要的探討議題。現在談綠化,很多都是牆紙式的裝飾,希望透過價值農場,帶出在香港高密度城市發展下,增加綠化,有什麼可行方法。」


樓上種 樓下吃 拉闊綠生活

香港很多天台有潛質作為天台農場,利用閒置不用的建築樓頂,加以改造成農場,不僅是一個城市綠化的實踐,更提供城市人難得的種植體驗,鍾教授建議,「如果建築物的天台有足夠空間種植,下層則從事有關食物的生意,例如開餐廳也不錯。另一種模式,是公司為員工或履行社會責任,提供種植場地,讓員工或市民參與種植。」城市種植,天台只是其中一種可能,即使並非天台,也可發掘種植的空間,他建議政府闢出一些地方,部分用來種花,部分給市民種植,有些則可讓市民休息,場地集合建築設計、景觀、種植和休憩於一身 。


本港農業發展諮詢請發聲!

香港農業停滯不前,去年底,政府終於展開「新農業政策:本港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公眾諮詢,就本地農業現代化和持續發展的新政策徵詢市民意見,諮詢期至今年3月31日。諮詢文件及意見表,可於漁護署網站下載:www.afcd.gov.hk


把耕種實踐帶入校園

去年十月,中大建築系的天台農場落成,位於綜合教學大樓,天台分三個區域,包括盆栽種植區、泥地種植區,以及由農夫開田的專業種植區。採訪當日所見,農夫正教導學生種植,師生們打理農作物,鍾教授認為建設天台農場的好處甚多,他說,「種植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大家很多話題圍繞種植及農作物。近年也有學生做的project主題是關於耕種和生態。對於功課繁重的建築系學生來說,種植可以平衡心情。」今月初,中大與發起「我•惜•食」健康飲食教育計劃的Go.Asia合作,在天台農場舉行「惜食•豐收•齊種植」活動,總結去季的農作物收成。


外國城市種植例子

世界各地很多天台農場做得成功,香港或可從這些例子中,參考實踐方法。


日本 「地產地消」概念

屋上菜園

東京早於2001年將天台綠化定為「義務條例」,日本其他地區陸續仿效,目的是為各類建築物的天台提供城市綠化和種植空間。日本愈來愈多城市住宅發展成「屋上菜園」,屋宇設計時,已預留天台一位置用來種植,天台農場有些更成為合作社,與鄰居和其他天台農場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鍾教授認為,香港發展商在設計樓宇時,也可考慮預設一些種植空間。


在自給自足的議題上,日本有「地產地消」(即當地生產,當地消費)的概念,目的是縮短運輸距離,確保農產品新鮮,保證食品安全。不僅私人住宅變成天台菜園,東京和大板一些大型商場,天台也設有農場,鐵路公司也將他們的天台出租給人種植(Soradofarm)。


東京City Farm(都會之農園)

種植生產 食物一條龍

針對日本飲食文化,種植相關農作物,如大米、茄子和大豆等,亦舉辦不同講座,更讓參加者體驗用種植的稻米所釀白鶴純米酒。


東京人力資源公司Pasona

在會議室種菜

有沒有想過上班的地方,大廳是一塊稻米田?會議室的天花懸掛着一串串番茄和辣椒?人力資源機構Pasona,位於東京的總部名為「城市農場」,建築物高9層,內外不同空間,包括外牆、走廊、大堂、會議室、天台也種滿各式蔬果,處處充滿生氣。農作物輪流由員工照料,員工可以採收自己的食物,然後在食堂享用,強調「自產自消」及「零食物里程」的概念。Pasona此舉希望幫助日本農業,以鼓勵人加入農夫行業 。


紐約Brooklyn Grange

全球最成功天台農場之一

位於紐約兩座不同建築物的天台,是世界上最成功及具代表性的天台農場之一。2010年創立,原意是利用閒置的天台空間嘗試城市耕種,為本地社區生產健康美味的蔬菜,同時發揮生態效益、淨化空氣、廚餘轉化為有機肥料等。農場種植多種蔬果和飼養雞隻,養蜂產蜜,並每年夏天舉辦「紐約市蜂蜜節」(NYC Honey Week),成為農場一年一度盛事。產品在當地農夫市集出售及供應給餐廳,農場亦與不同非牟利組織合作,舉辦活動,建立健康和諧社區。白天,他們和農場培訓計劃的學員一起耕種;晚上,農場偶然舉辦浪漫晚宴,婚禮或電影放映會。Brooklyn Grange每年吸引大量遊客參觀,創辦人之一的工程師Ben Flanner稱,他們第一年便收支平衡,而且每季收入也有增長。


■網址:brooklyngrangefarm.com

哥本哈根OsterGRO

種菜養雞養蜂

一班年輕園境建築設計師及農夫,參考紐約Brooklyn Grange天台農場模式,創辦OsterGRO天台農場,種菜、養雞、養蜜蜂,並與餐廳合作,舉辦有機食物盛宴。


鹿特丹Dakakker

戰後建築活化種植

Schieblock由一座戰後建築改建而成,大樓的天台便是種植場,吸引建築師及藝術家進駐,荷蘭一些大型文化活動,包括第五屆鹿特丹國際建築雙年展也在此舉行。天台農場種植了各式蔬菜香草賣給當地餐館和商舖,還有養蜂產蜜。


■www.luchtsingel.org/locaties/dakakker

文/ 李佩雯

圖/ 李佩雯、網上圖片、受訪者提供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