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觸木﹕吉祥木雕賀新歲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22日 20:35
2015年02月22日 20: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早陣子介紹了好些木和新媒體、新技術的事情後,來到農曆年初四,回歸傳統,介紹一些既能應應春節喜慶氣氛,又和木頭有關的東西——各種帶有好意頭寓意的木雕,以答謝一直支持「觸木」的讀者,順道恭祝大家如意吉祥、龍馬精神!

傳統木雕簡述

要寫中國傳統木雕,小弟學識淺陋,當然不敢造次,而且其歷史悠久,非一篇專欄文章可涵蓋得了,只好拾人牙慧,稍稍整合一下各方的資料和各位簡述一下。先由材料說起,若按材料分類,木雕屬於中國五大傳統雕塑之一,(其餘四類分別為陶、石、銅、泥),常用的木材則有楠木、樟木、柏木、黃楊木及其他果木等等,作品以木材不同的色澤、紋理及結構等而創作,最早出現的木雕,可追溯至戰國時期,從楚墓中出土的木俑,然後經歷各個朝代的發展,木雕藝術早已遍佈中國大江南北,其中享負盛名,稱為中國四大木雕的分別為﹕東陽木雕、黃楊木雕、龍眼木雕及金漆木雕,其中浙江省東陽市,不但因木雕發展歷史悠久,且因技藝超群,有「木雕之鄉」的美名,故上月底新鮮熱辣,正式啟用的中國木雕博物館,正是位於東陽市。而黃楊木雕和龍眼木雕,則並非以地方為名,而是指木材的品種,前者亦是馳名於浙江省,後者以福建省的為優;此外,廣州、潮州、徽州等,亦是以木雕聞名的地方。


木雕技巧

所謂雕塑,簡而言之,是兩個動詞,「雕」即從材料身上以不同方法如鑿、刻等,拿走不需要的部分,是為減法;「塑」是以額外的東西,添加到材料上,是為加法。就傳統木雕而言,主要是運用減法,故稱為「木雕」而不稱為「木雕塑」,別小覷一個「雕」字,箇中的功夫可絕不是蠻力了得,並可再細分為以下三類主要技巧﹕


浮雕,即將木料上要表現的東西凸起,以表現層次和立體感為目標,又分為淺浮雕和深浮雕,後者的複雜程度和對工藝技巧的要求可說最高。陰雕,用來表現凹下去的東西,這技法多用在已上色的木料上,以產生顏色反差或對比的效果。圓雕,是完全立體的雕刻,即現今我們說的「3D」,前後左右上下皆要施工,達到全方位都能欣賞的效果。


何謂「吉祥」?

介紹帶有吉祥寓意的木雕前,先要弄清楚,「吉祥」二字其實是什麼意思?根據《說文解字》「吉者,善也。」很簡單的一個解釋,而根據字典交代吉字的起源,原來「吉」是個會意字,甲骨文字形中,上部是兵器之類,也有象徵帝王之意,下部是口,加起來是帝王祭祀時對天地神靈頌讚之意,另有後人解說,其上如兵器下如盤子,表示兵器放於盤中不用,是為沒有戰爭,人民不用置身危難之意;而「吉祥」二字,則是預示好運徵兆的意思,據唐代道家的成玄英在莊子注疏中提到﹕「吉者、善福之事;祥者,嘉慶之徵。」由此引伸,「吉祥」是一種精神上的觀念,並可透過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而木雕便是其中一種。


木雕寓意吉祥

既然「吉祥」的意義如此廣闊,因此對一切生活上美好事物的嚮往,皆可以木雕寄託,例如﹕嫁娶美滿、長命百歲、陞官發財、五穀豐收等等,至於實際的表現手法,通常是諧音、符號、象徵、隱喻、典故等,好像大家比較熟識的,以「猴子」代表封「侯」、蝙蝠和鹿是「福」「祿」的意思、壽桃當然是指長壽;另外今年最流行的「三羊開泰」,是以「羊」代「陽」,來自《易經》,「三陽」和氣節中陰消陽長,冬去春來萬物復甦有關,而《易經》六十四卦中的「泰」卦,有否極泰來之意。其他還有如八仙過海,甚至戲曲或一些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皆可成為寓意吉祥的木雕主題,並在不同的建築物中常見。


後記

農曆新年,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不會因貼了財源滾滾、金銀滿屋的揮春便能心想事成,但出於一種情緒和心理上的慰藉,貼一下總是好的,就如我要真普選的直幅一樣,是種表達希冀的途徑。在翻看一些和傳統木雕有關的書籍時,不知怎的腦海總想着一些網上的惡搞諷刺,原來自古代開始,人們早已喜歡以諧音和故事等去象徵一些想表達的事情,如果蝠、鹿、代表的是祥瑞,那麼,狼、龍蝦代表的是什麼?用木雕技法把數字六八九雕出來然後倒轉掛,又是否帶有吉祥的寓意?哈哈!


參考資料﹕

《中國傳統木雕藝術鑒賞》

《中國雕塑史》

《圖說中國雕塑史》

欄目簡介

英文「Touch Wood」,有驅散噩運的意思,有說和廣東話的「大吉利是」意思相近。無論如何,木頭和人類的關係可說是唇齒相依,由原始人鑽木取火,到用木搭建房屋,利用木筏渡河,製作家具,及至各種藝術設計等,木都是不可或缺的材料,故此本欄目命名為「觸木 Touch Wood」,正希望把一些和木有關的人、事和地方,以至簡單的DIY創作和各位讀者分享。


作者簡介

王天仁,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以回收木卡板創作卡通動物雕塑超過十年,活躍於不同類型展覽、跨界合作和項目策劃,亦積極擔任教育工作,近來透過不同平台,以文字分享所見所想。


www.facebook.com/junkwoodsculpture

文/ 天仁

圖/ 天仁

編輯/洪慧冰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