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大年初四,祝你如意吉羊!
咩話?「如意吉羊」?
筆者沒有寫錯,你也沒有眼花睇錯,古時「吉祥」的確是寫成「吉羊」,羊字一方面代表牛羊牲畜,另一方面也代表吉利幸福,後來才加上「示」字旁,表示如意吉祥。
羊本來就給人溫馴可愛的感覺,而且羊對人類更是貢獻良多,羊毛能保暖、羊肉能補身、羊脂能護膚,令人不得不對羊存有感激之心。
在中國傳統文化裏,羊是吉祥的動物,今年正值乙未羊年,我們請來中文大學文物館副館長許曉東,講解現在於中大文物館展出的超過四十件珍貴有趣羊文物,包括書畫、陶瓷、玉器等,以及「羊」字解說和典故,了解一下羊在古代的文化意義和審美價值,讓新一年人人都喜氣洋洋、洋洋得意。
商周已作祭祀用
原來羊已經陪伴了我們最少三千多年,最早的「羊」字,出現在商代後期的甲骨文和金文裏,約有三千四百多年的歷史,當時的「羊」字寫成「(見圖1)」、「(見圖2)」等,字形模仿羊頭羊角,是象形文字。而館長許曉東提到,在甲骨文裏,以羊作為偏旁部首的字有45個,比牛、馬等部首還要多,可見羊跟人類的生活很密切。在「六畜」裏面,包括馬、牛、羊、雞、犬、豕,羊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而且在商周時期就已作祭祀之用。
「羊」有善 有義 有孝
到了東漢時期(25-220年),著名學者許慎的《說文解字》裏標註﹕「羊,祥也。」又指﹕「羊,福也。」可見「吉羊」是最初的寫法,後來才寫成「吉祥」,所以羊在中國傳統文化裏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羊愈肥壯,繁殖愈多,是愈吉祥的事,也是美好的象徵。羊還被讚揚擁有仁德、勇敢和孝義,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的思想家董仲舒,曾在《春秋繁露》中記載。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主任何志華教授更提過,羊是中國古代的學習對象,羊有「善」,因為有角而不襲擊人;羊有「義」,在被捕殺時不叫不哭;羊有「孝」,因為母羊哺乳時小羊會下跪。
而漢字裏,很多以羊為部首偏旁的文字,也有美好正面的意思,如「美」、「羨」、「善」、「義」等。「美」字可以簡單理解為「羊大」就是美,而不少學者認為「美」字像一個人,頭上戴着羊角,威風神氣也是美。而「羨」字上半部是「羊」,下半部是「」,像一個人流着口水,看到羊而口水直流,就引伸出羨慕的意思。在成語典故裏也有不少加入「羊」字,如「牽羊擔酒」指「用手牽着羊,用肩挑着酒,向人表示慰勞或慶賀。」出自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四折﹕「老夫如今牽羊擔酒,與孩兒慶喜。」又有「羚羊掛角」,「傳說羚羊夜睡時,將角掛在樹上,腳不着地,以免留下足迹而遭獵殺。後比喻詩文超脫的意境。」出自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盛唐諸人,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迹可求。故其妙處,透澈玲瓏,不可湊泊。」
三「羊」啓泰?原來係食字
諧音其實早就不是近代潮流,在古時也很流行,「三羊開泰」或「三羊啓泰」是新年賀詞,祝人「冬去春來,萬事亨通」,其實原本寫作「三陽啓泰」。許曉東解釋,古時的概念,一年四季有十二個月,是陰陽消長的過程,冬天天氣寒冷是陰,氣候暖和時便是陽,每逢新年立春,農曆一月份是正月,正是天氣慢慢回暖之時,陽氣慢慢上升。《周易》裏面,正月是「泰卦」,卦象的上半部分是三段斷開橫線,下半部分則是三畫長線,即是陽爻,亦即三陽。後來因為「陽」跟「羊」諧音,到了明清以後,為使意義具象化,三陽變成三羊,於是人們便以三羊作為藝術品的對象,早期出現於絲質品或繪畫上,賦予吉祥的意思。如中大展出的《三陽啓泰圖》,畫家清晚時於上海繪畫,畫中三頭羊的神緒各有不同,寓意三羊啓泰。
「喜氣洋洋──中國藝術與文化中的羊」文物展覽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展廳III
日期:即日至4月26日
時間:星期一至三、五、六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星期日下午1時至5時
休館時間:逢星期四瑝A曆新年假期(2月18至22日)
畮_活節假期(4月3至7日)
查詢電話:3943 7416
文/ 李寶瑜
圖/ 鄧宗弘
編輯/ 方曉盈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