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今日年初三,謹祝讀者諸君新春大吉,羊年事事如意。
新春節慶,本應語多吉祥,善頌善禱,只是檢視本港管治困局、政改僵局,近期又有大量內地居民來港購物而激化的矛盾更尖銳,原本被認為無聊的「港獨」議題,愈來愈吸引眼球,連串事態使人難以釋懷。這4樁事,關乎本港政治、經濟、社會、民生發展,更與穩定繁榮甚至「東方之珠」的明滅息息相關,性質嚴肅,情勢嚴峻,而事態趨勢卻看不到出路,時局使人擔心和憂慮。
內地客多確衍生不便
少數人借題發揮「排內」
管治困局本已有之,只是於今尤烈。現在泛民議員在議會對政府全面不合作,採取「拉布」策略,癱瘓議事,阻截政府施政,最新事例是泛民議員在財委會拖垮了創新及科技局,使這個被認為可以增加經濟板塊,推動經濟發展,打造成為經濟新增長點的政策,胎死腹中。另外,泛民議員對人不對事,凡是由特首梁振英提出的政策措施都不問情由全面封殺,27名泛民議員利用議事規則與政府進行政治鬥爭,以目前的議會生態和政治氛圍,看不到有突破困局的可能。因此,政府管治失效,窒礙經濟發展景况,起碼未來兩年多難好轉。香港與周邊國家地區比較,發展本已滯後,在政治掛帥之下,看來更難翻身。
關於政改僵局,泛民陣營仍然堅持當局撤回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框架,看不到中央和泛民有退讓的空間和可能;因此,2017年政制極可能原地踏步,不單特首普選告吹,連2020年的立法會全部議席普選,也不再可能。最使人惆悵者,是經此一役之後,迄今無人提出可行策略,在日後繼續爭取落實普選,普選對港人而言,真的有可能成為鏡中花、水中月。還有,朝野就政改對峙持續,則兩三個月後政府提出具體政改方案,屆時社會將出現什麼狀况?若有人再策動類似去年的佔領行動,則整體社會又要經受折騰和付出代價。香港為政制爭拗而承擔的巨大社會成本,是無法擺脫的桎梏。
管治困局、政改僵局都是老問題,內地與本港矛盾愈趨激化和港獨思潮蔓延滋長,則屬於新情况,持續發展下去,對香港的衝擊和損害更難以估量。關於內地與本港矛盾,除了政制爭拗,主要是環繞大量內地人士來港購物,特別是新界北區、元朗、屯門和鐵路沿線等地區,由於大批內地人士和水貨客活動,當區居民生活大受影響。少數人利用這種情况,組織群衆到這些地區和內地人士集中的市場,表達不滿,引發與內地人士口角對峙的場面,已經司空見慣。較早前屯門與沙田個別市場的情况,警方在維持秩序時要施放胡椒噴霧,顯示事態在惡化。
少數人士衝擊內地人士購物,從他們展示的標語和言詞看來,例如所謂「驅除蠻夷」、「支那人」等說法,已非表達不滿那麼簡單,而是抗拒內地人士。另外,這類行動,以往參與人數不多,現在動輒以百計,而且這些人行為愈趨激越,不單咒罵內地人士,還衝擊警方防線。內地旅客太多,或許超逾了本港的承受力,水貨客阻塞一些地區的街道,給當區居民生活帶來不便,都是事實,整體社會要因應和處理。不過,少數人對內地旅客的衝擊,言行充滿歧視和挑釁,他們的目的不在尋求恰當合理地解決問題,實際上驅趕內地旅客,潛意識是對內地「鎖港」,排拒內地的思維。
政治力操作港獨
會帶來災難結果
內地與本港的矛盾處於這種狀態,可能出現的結果並非「趕客」那麼簡單,對兩地其他領域的互動,也會帶來深遠和實質影響。以目前內地與本港的相互依存程度,若這樣的矛盾持續發展下去,看不到對本港會有什麼好處。
另一種新情况是港獨思潮。兩三年前,三數人在遊行隊伍中舉起前朝港英的龍獅旗,有北京人士提出港獨警示,不過當時有更多本港各方面人士認為毋須過慮,北京當局勿因此誤判港情。只是,這股思潮發酵、滋長和蔓延的速度,出乎一般意料之外,港大學生刊物《學苑》的港獨文章,佔領運動一度出現過「全民制憲」的標語,「佔領區」講台的「命運自決」4個大字,也引發聯想;到近期,不少地區的街頭巷尾,出現噴寫的「香港獨立」標語,連在立法會也有議員提出全民制憲議案。這些種種情况,港獨僅止於思潮?抑或個別人士包括立法會議員視為政治目標?無論是哪一種情况,都值得關注。
港獨是死路一條,會把香港推向萬劫不復險境,一些人勿以「玩玩吓」的心態體待此事,因為權力當局肯定不會等閒視之,必定嚴肅強力處理,屆時香港整體都會受到損害。特別是政客、政黨若要與港獨清晰切割,最佳做法是斬釘截鐵地反對港獨,封堵港獨的滋長空間,使香港毋須為此付出不必要代價。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新春節慶,本應語多吉祥,善頌善禱,只是檢視本港管治困局、政改僵局,近期又有大量內地居民來港購物而激化的矛盾更尖銳,原本被認為無聊的「港獨」議題,愈來愈吸引眼球,連串事態使人難以釋懷。這4樁事,關乎本港政治、經濟、社會、民生發展,更與穩定繁榮甚至「東方之珠」的明滅息息相關,性質嚴肅,情勢嚴峻,而事態趨勢卻看不到出路,時局使人擔心和憂慮。
內地客多確衍生不便
少數人借題發揮「排內」
管治困局本已有之,只是於今尤烈。現在泛民議員在議會對政府全面不合作,採取「拉布」策略,癱瘓議事,阻截政府施政,最新事例是泛民議員在財委會拖垮了創新及科技局,使這個被認為可以增加經濟板塊,推動經濟發展,打造成為經濟新增長點的政策,胎死腹中。另外,泛民議員對人不對事,凡是由特首梁振英提出的政策措施都不問情由全面封殺,27名泛民議員利用議事規則與政府進行政治鬥爭,以目前的議會生態和政治氛圍,看不到有突破困局的可能。因此,政府管治失效,窒礙經濟發展景况,起碼未來兩年多難好轉。香港與周邊國家地區比較,發展本已滯後,在政治掛帥之下,看來更難翻身。
關於政改僵局,泛民陣營仍然堅持當局撤回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框架,看不到中央和泛民有退讓的空間和可能;因此,2017年政制極可能原地踏步,不單特首普選告吹,連2020年的立法會全部議席普選,也不再可能。最使人惆悵者,是經此一役之後,迄今無人提出可行策略,在日後繼續爭取落實普選,普選對港人而言,真的有可能成為鏡中花、水中月。還有,朝野就政改對峙持續,則兩三個月後政府提出具體政改方案,屆時社會將出現什麼狀况?若有人再策動類似去年的佔領行動,則整體社會又要經受折騰和付出代價。香港為政制爭拗而承擔的巨大社會成本,是無法擺脫的桎梏。
管治困局、政改僵局都是老問題,內地與本港矛盾愈趨激化和港獨思潮蔓延滋長,則屬於新情况,持續發展下去,對香港的衝擊和損害更難以估量。關於內地與本港矛盾,除了政制爭拗,主要是環繞大量內地人士來港購物,特別是新界北區、元朗、屯門和鐵路沿線等地區,由於大批內地人士和水貨客活動,當區居民生活大受影響。少數人利用這種情况,組織群衆到這些地區和內地人士集中的市場,表達不滿,引發與內地人士口角對峙的場面,已經司空見慣。較早前屯門與沙田個別市場的情况,警方在維持秩序時要施放胡椒噴霧,顯示事態在惡化。
少數人士衝擊內地人士購物,從他們展示的標語和言詞看來,例如所謂「驅除蠻夷」、「支那人」等說法,已非表達不滿那麼簡單,而是抗拒內地人士。另外,這類行動,以往參與人數不多,現在動輒以百計,而且這些人行為愈趨激越,不單咒罵內地人士,還衝擊警方防線。內地旅客太多,或許超逾了本港的承受力,水貨客阻塞一些地區的街道,給當區居民生活帶來不便,都是事實,整體社會要因應和處理。不過,少數人對內地旅客的衝擊,言行充滿歧視和挑釁,他們的目的不在尋求恰當合理地解決問題,實際上驅趕內地旅客,潛意識是對內地「鎖港」,排拒內地的思維。
政治力操作港獨
會帶來災難結果
內地與本港的矛盾處於這種狀態,可能出現的結果並非「趕客」那麼簡單,對兩地其他領域的互動,也會帶來深遠和實質影響。以目前內地與本港的相互依存程度,若這樣的矛盾持續發展下去,看不到對本港會有什麼好處。
另一種新情况是港獨思潮。兩三年前,三數人在遊行隊伍中舉起前朝港英的龍獅旗,有北京人士提出港獨警示,不過當時有更多本港各方面人士認為毋須過慮,北京當局勿因此誤判港情。只是,這股思潮發酵、滋長和蔓延的速度,出乎一般意料之外,港大學生刊物《學苑》的港獨文章,佔領運動一度出現過「全民制憲」的標語,「佔領區」講台的「命運自決」4個大字,也引發聯想;到近期,不少地區的街頭巷尾,出現噴寫的「香港獨立」標語,連在立法會也有議員提出全民制憲議案。這些種種情况,港獨僅止於思潮?抑或個別人士包括立法會議員視為政治目標?無論是哪一種情况,都值得關注。
港獨是死路一條,會把香港推向萬劫不復險境,一些人勿以「玩玩吓」的心態體待此事,因為權力當局肯定不會等閒視之,必定嚴肅強力處理,屆時香港整體都會受到損害。特別是政客、政黨若要與港獨清晰切割,最佳做法是斬釘截鐵地反對港獨,封堵港獨的滋長空間,使香港毋須為此付出不必要代價。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