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健﹕令人惆悵的養老金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13日 06:35
2015年02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前些天,媒體報稱「中國社保費率全球第一」。對此,人力與社會保障部發言人發言駁斥,並稱將適時適當下調社保費率。但筆者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社保費率下調可能性極小;即便下調,也不等於公司或個人的社保負擔會減輕。


內地社保費用主要指五險: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各省費率大體相近,對在職者而言,公司和員工繳納總額約為其個人月薪的45%;另外各地最低繳納基數不同,且每年調整。五險中,失業、工傷、生育三險費率低,即便下調,也易被逐年提高的最低繳費基數抵消。醫療保險牽涉醫改,是難啃的骨頭。所以,只剩下養老金,可惜它看着豐滿,實際骨感。


延遲退休只是推遲爆煲

1990年代那輪社保改革中,退休人員養老金不再由企業負責,改由社會統籌。改革前未繳或繳納不足者,視同全額繳納。即養老金池子還沒建,卻先有了缺口。雖然每年政府撥款補助,惟杯水車薪,仍需新繳資金源源不斷流入來維繫。


對於養老金改革的建議,均是為緩解「如何應對養老金支付壓力」問題。「延遲退休」旨在令在職人員多繳幾年、晚提幾年,推遲爆煲時點;「放開二胎」意在鼓勵生育,防止未來勞動力驟減,資金活水枯竭;「取消個人帳戶做實」,意在放寬限制,允許政府動用個人繳納的養老金,統籌安排,先「借」後「補」。熟悉國內輿情者,一眼就能明白,現狀就是4個字:捉襟見肘。


1月14日,國務院宣布,養老金制度併軌後,政府機關及事業單位員工個人不繳納養老金的時代結束,以後需企業職工按相同比例繳納養老金。


表面看,養老金併軌將令繳金人數增加、資金池擴充。可惜這無助於減輕企業和員工繳費的壓力。


首先,併軌後池子變大,但從中領錢的人也增多,無法確定整體支付壓力變大還是變小;其次,即使資金足夠充裕,從長遠看,政府也會先減少補貼,而非先降低繳費比例;第三,人社部1月15日宣布今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再提升10%,為第11次上調,支付持續單邊上揚,必須繳納額相應增加保障;第四,城市養老金併軌落地後,接着很可能着手推進城鄉二元保障體系併軌,鑑於目前農村社保積累有限,將來又是個窟窿,未雨綢繆下更不可能降低社保費率。


何况,養老金併軌初衷在於解決福利雙軌制,提高社會公平,推動機關事業人員收入透明化,壓根兒與減輕企業或個人負擔無關。


總而言之,養老金始終是個令人惆悵的話題,尤其是對於還在交錢的企業和員工來說。


作者簡介﹕內地資深傳媒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