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隨着產業結構升級與轉型而逐漸放緩。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1月中國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終值為49.7,創5年來新低,而1月匯豐中國製造業PMI也僅為49.5,市場認為前者多反映大型國企的表現,而後者則更多關注民間中小企。宏觀數據低迷,令市場擔憂中國未來的增長動力。
在舊經濟格局不斷下滑的局面下,中央政府強調中國經濟要轉型進入「新常態」,並多次提出要大力發展環保、醫療與新能源利用等「新經濟」增長點。Coutts香港及中國高級股票投資專家劉東山表示,這些非傳統類的產業將在今後推動大陸的經濟增長,未來3至5年內都會看好行業的發展前景,但亦並非所有企業都會有上佳表現,投資者在尋找投目資標的時亦須「有選擇性」。
政策惠光伏發電 避上游企業
今年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的最後一年,根據此前國家可再生能源的規劃,2015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50億瓦(15GW)。劉東山表示,由於內地對於清潔能源的需求不斷提升,加之政府有意通過政策扶持行業發展,太陽能光伏領域將因此受惠。他指出,太陽能領域的上游企業易受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加之其先生產再銷售的商業模式制約了許多企業的盈利空間。相比之下,一些參與太陽能光伏發電機改裝項目的企業反而因其預收訂金再開工的營運模式以及市場需求的提升而更被看好。在政策刺激與市場波動的雙向環境中,他表示有信心可以幫助投資者選到一些優質的投資標的。
另外,「十二五」規劃中亦提出要加強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着力於污染治理等問題。劉東山表示,未來可以重點關注與污水處理及化廢為能類型的企業,若企業同時擁有這兩種業務,市場表現可更理想。劉東山認為,現在行業估值雖不低但亦算合理,投資者可等待股價再做回調後擇機買入。
除了新能源與環保板塊,醫療保健行業亦是近年來頗受關注的領域之一。去年11月末,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並表示欲取消藥品最高零售限價,通過醫保控費和招標採購,由市場競爭形成藥品價格。劉東山認為,未來醫藥改革的推進對於業內部分企業的邊際利潤或產生負面影響,但一些大型的龍頭企業將在此輪改革中挺立。
醫藥改革縮邊際利潤 逢低買龍頭股
劉東山表示,一些大型製藥企業由於其規模經濟的優勢可以與分銷商分擔藥品價格下調的壓力,而擁有全國性的銷售網路同時也能夠保障其邊際利潤不受太大影響。隨着中國人口老化與中產階級數量的提升,一些心道管疾病與糖尿病類型的藥品將獲得發展空間。劉東山指出,由於改革對於行業或會產生負面影響,令市場在調整時也會對此類企業給出一個錯誤的定價,而投資者可以在這一股價下行時機逢低吸入。
明報記者
[尉奕陽 理財專題]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