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電視兒童節目曾幾何時是小朋友成長中的重要伴侶,可是隨着資訊發達、學習模式變遷,今天彷彿已不受重視,當電視台需要節省開支時,第一個給「開刀」的,往往就是兒童節目。多年來從減少外景、取消現場觀眾開始,到今年1月,播映了10年的兒童節目《放學ICU》亦告停播,被全新形式的節目取代。這些改變,不禁令人想到﹕到底兒童節目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去年4月,主持了32年兒童節目的譚玉瑛離開TVB兒童節目《放學ICU》,據悉同年9月兒童節目組亦大肆削減人手,直至今年1月,《放學ICU》亦正式跟小朋友告別。的確,電視在現世代已不是兒童尋求知識和娛樂的主要媒體,加上他們的功課和課外活動愈來愈多、半日制小學買少見少,孩子們似乎沒有太多空餘時間坐下來看電視,以致令兒童節目收視每下愈况。
大學教授﹕沒機會看電視頗殘酷
即使如此,不少人卻認為本地製作的兒童節目仍有其存在價值。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主任梁天偉教授說﹕「兒童節目可以讓小朋友認識世界、明辨是非,無論以任何形式製作,只要是多元化及資訊正確,也可啟發孩子思考。現今太多怪獸家長讓子女放學後仍不斷學習,連電視也沒機會看,其實是一件頗殘酷的事,因為小朋友觀賞兒童節目也是一種娛樂。」
譚玉瑛﹕為基層家庭提供免費娛樂
除了梁教授提出以上的理由,本地兩間免費電視台亦基於現時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須在其指定中英文綜合頻道,分兩個時段播放以15歲或以下兒童為對象的兒童節目(詳見05頁「知多啲」)。而堪稱兒童節目主持元老級人馬的譚玉瑛更不諱言雖然現今小孩接受資訊途徑多,但社會上有不同階層,電視節目必須兼顧所有觀眾,例如有些基層家庭未必負擔得起帶孩子四處玩和見識,也未必每一個人都有機會上互聯網。「我相信仍然有一班小朋友放學後的娛樂是看電視,那麼社會一定要照顧這一個群組的人。」
由《430穿梭機》、《閃電傳真機》、《至NET小人類》至《放學ICU》,譚玉瑛是唯一橫跨四代兒童節目的主持。她說﹕「兒童節目的中心思想,應該是帶給小朋友一些正面的信息,同時又能夠給他們一些娛樂,有時候可以輕鬆一點,嘻嘻哈哈也可以。我們以前的節目中有很多不同環節,就是因為要照顧不同年齡的小朋友;而且兒童節目內容不用太複雜,好像著名的《芝麻街》,簡簡單單一樣受歡迎。因為小朋友一覺得複雜,接收不到箇中信息便沒有興趣看下去。」
至於近年兒童節目的收視和迴響遠遠比不上八九十年代,作為兒童節目的四朝元老,譚玉瑛說﹕「以前孩子娛樂少,放學回家看電視便是免費的娛樂,其實他們大都喜歡看卡通,未必是愛看我們主持呢!但現在小朋友娛樂的時間減少了,放學要補習,又要上興趣班,即使做完功課,他們可能會選擇打遊戲機,誰還有空看電視呢?」其次,她認為電視台削減兒童節目開支亦是令質素下降的原因之一。「舉例說,以前介紹一個展覽,主持會帶大家到展覽場地欣賞;但後來削減了外景,便只邀請負責人上來錄影廠作介紹。這對小朋友來說,怎會吸引?」
譚玉瑛被調離了兒童節目,象徵着一個兒童節目年代的告終;新的一章,由今年1月中首播的《Think Big天地》揭開序幕,新節目的形式跟過往一貫雜誌綜合式的兒童節目不太相同,周一至五每天均有不同的學習範疇,例如周一以介紹科學知識為主、周二是遊戲節目等等,還有藝術和英語主題,以及與小學生外出體驗、近似通識科的全球教育。
製作人﹕每日不同主題 內容較深入
節目由一向負責大型綜藝節目的陳旭亮作監製,他指綜合形式的兒童節目已製作多年,之前他向幼稚園及小學校長、教師,以及擁有開辦兒童教育機構經驗的藝員同事作意見調查,發現不少人開始推崇IB課程,當中主張小朋友自我發掘知識及親身體驗學習;加上以往的綜合式節目有點過眼雲煙,例如教英文只花兩三分鐘,想深入一點,又已經到下個環節,故他們今次以主題式製作,亦會適時更換主題。
現時《Think Big天地》暫約有1.4至1.8點收視率,跟剛結束的《放學ICU》相差不大,但陳旭亮指兒童節目仍有無限發展空間。「現今資訊爆炸,我希望能建立一個平台跟小觀眾互動。當所有人用手機、social network去溝通時,我們就更加需要為他們建立一種共同語言,讓他們有機會發問、提供意見和表達自己。」他又說節目的製作方針不是要小朋友在電視節目中學懂一些什麼,而是啟發他們思考。
Harry哥哥﹕讓世界更美好
另一名深受小朋友歡迎的經典兒童節目主持人Harry哥哥(王者匡)同樣認為社會為小朋友製作兒童節目,是一個播種的工作。「即使已沒太多人看,但有兒童節目,世界會更美好,它是陪伴孩子們成長的。」
Harry哥哥1986年從英國回港主持香港電台兒童節目《音樂小豆芽》,當時製作班底以英國BBC的Music Time為藍本,製作形式近似美國的《芝麻街》,以一個車房為背景,由Harry哥哥帶領小朋友唱兒歌。其後,Harry哥哥於不同媒體擔任各式兒童節目的主持,有的負責教音樂,有的教英文,有的教魔術。2003年他逢周六於TVB主持的《開心小跳豆》更曾獲得13點收視。「大家以為只是給小朋友觀看,其實不然,那個節目有13點,原來當中有不少大學生觀眾,或者這群觀眾就是嚮往於這樣的一個小朋友世界。」
Harry哥哥認為即使沒有太多人愛看,但兒童節目仍然有其存在價值。「除了因為政府規定免費電視台需要製作兒節目外,它也是我們成長的一種回憶。如果沒有了兒童節目,小朋友長大後,可能只會記得Elsa、Frozen等卡通片或主角。即使沒有多少人看,但現在仍需要有人去播種,等待他日收成。當然製作人的心態也十分重要,製作一個好的兒童節目要花的人力物力不少,而且大家都肩負着一個很大的責任,就是想給小朋友哪些信息,以及想清楚節目內容會否影響孩子的發展和成長。」
文﹕顏燕雯
圖﹕陳淑安、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