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忽然歷史」靈感來自「忽然愛國」,彼此都有「忽然」的基因。現在滿城歷史狂潮,上自教育局長,行政立法兩會議員,下至屋邨阿伯,無不歷史上身,把歷史功能擴大到無與倫比,又話可以增强青少年愛國情懷,甚至可令阿公阿婆以身是炎黃後裔為榮。大言不慚侃侃而談歷史的,其實不知歷史為何物,他們之所以歷史前,歷史後,就像感冒,人感佢又感,人冒佢又冒,「忽然」而來,一定「忽然」而去。
歷史並不可信
王師奶向「忽然歷史」的達官貴人,三教九流的同胞忠告,歷史並不可信,有時甚至是揑造的。歷史是誰寫的?是史官,一個史官職責是以生命換取事實,二千多年來有幾多個不怕死的史官拋頭顱,灑熱血振筆直書?數來數去就得三幾個。春秋戰國歷史像宮廷劇,三皇五帝像神話,你真信彭祖有八百歲?明朝出了多個不堪的皇帝,哪個史官敢寫真實的紀錄?揭出明朝的殘暴、刻薄,人民的慘况的是清代史官,你說歷史有多真實?
教科書怎樣寫 孩子怎樣信
認識歷史是不是就能促進愛國情懷,未必!王師奶親證適得其反。想當年,沉醉於祖國河山錦繡,唐詩宋詞文采風流,又給編《史記》和寫《報任安書》的司馬遷如掾大筆感染,再給中學以正史野史混合講授的歷史科老師帶入夢幻,於是以歷史為主修。歷史確曾給王師奶帶來豪情壯志,但歷史也帶給小婦人對民族的悲傷。「以史為鑑,可知興替」是讀歷史的使命,但歷史太不真實了,歷史是跟當權者的意志而寫的。主修歷史的人出路窄到你唔信,除了教書外,根本無法學以致用。王師奶就給求職的挫折淹沒了乜乜情懷,疊埋心水做牛頭角師奶,吼實對仔女千萬不要重蹈阿媽覆轍,閒來寫吓草根味的三腳貓文字(不敢說是文章)。也許是小婦人個人的感懷,但我要重複說歷史並不可靠,要用濾水器過濾又過濾。王師奶讀中學時,歷史知識來自教科書,它怎樣寫,我就怎樣信,從不懂分辨編書人的政治立場。港英時代,歷史教科書少提鴉片戰爭,南京條約,就算有亦僅蜻蜓點水,點到即止。現在沒有專職的史官,所以我視教育局的審書小組和出版商的主編為現代史官,希望你們本着良心面對下一代。
歷史無所謂「優化」
吳克儉說初中歷史課程過往「詳古略今」,以後要「古今並重」,又說要「活化」「優化」歷史。這是外行人語,歷史最重要是求真,不是求「活」求「優」。古今並重當然是好事,但課時有限制,何况有人放風,尚要加入部分西史,到時可能是「簡化」「矮化」(小婦人好憎用乜化物化這類劣質詞,但要學局長口吻,不得不委屈為之) 。
寄語患歷史感冒的達官貴人,深入了解歷史與家國情懷不一定有正面作用。
文﹕王師奶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