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梁美儀﹕居屋劏房面世之期不遠矣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09日 06:35
2015年02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現時房屋供應嚴重短缺,致樓價貴到瘋,租金漲到嚇壞人,各路人等紛紛發揮個人小宇宙,獻計紓緩房屋供應匱乏問題。最新一個建議是,考慮容許未補價的居屋業主分租單位,以增加市場租盤供應,遏止租金升勢。這建議動機或許是善良的,但這建議等同政府貼錢居屋業主牟利,這不是雙重資助還是什麼?


居屋計劃自1978年開展以來,這30多年來協助數以十萬計的中低收入家庭,以市場折扣價置業,讓大批沒有能力在私人市場置業的市民,安居樂業,累積財富。以房委會一般給予市值七折的價格計算,每個居屋單位涉及的公帑資助動輒達數十萬至過百萬元,相信不少未能符合申請居屋的市民,也很希望有政府資助樓價三成買樓呢。在政府提供如此龐大的公帑資助下,社會均希望居屋單位是讓入住的市民居者有其居,而非在未補地價前,便可居者出租其屋,變相用公帑資助居屋業主做包租公。


何况在執行上肯定困難重重,例如居屋業主是否要與房委會分拆租金收入?分享租金的比例為何?應否設租客人數上限?是否規定原業主必須留居單位內?當政府容許居屋業主毋須補地價分租單位,可以想像,將來市面必然出現更大量的「地下租盤」,以避過與房委會分享租金收入及繳交稅款,當局是否有足夠的人手抽查?同時以香港人的靈活度來看,居屋劏房面世之期不遠,這是否大家樂見?那些年,抽中居屋者會慶幸自己如中了六合彩,日後豈非是拿了獎金後還月月有息收?這做法將會製造社會資源運用不公的問題。


不少知名人士批評現時不少大學生輪候公屋的做法,但當年輕人看到《施政報告》提出出售新建公屋予綠表申請者,以至容許業主毋須補地價分租居屋,不申請才怪。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