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貿盈600億美元新高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09日 06:35
2015年02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海關總署昨日公布1月外貿數據,進出口表現均遠遜預期,以美元計,出口按年跌3.3%,進口更按年大跌19.9%,遠低於市場預測的增長6.3%和下跌3%,也因此令1月貿易順差達600.32億美元,再創紀錄新高,反映中國內需正下滑。


以人民幣計,中國出口按年跌3.2%,進口跌19.7%,貿易順差3669億元人民幣。分地區方面,對美國、東盟出口有增長,對歐盟、日本出口則下降;中港貿易也有倒退,以美元計,對香港出口下降11%;自香港進口則跌18.8%。同時,1月份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8.6,較去年12月下滑1.5,連續第4個月下跌,預示今年第一季中國出口仍面臨下行壓力,下行情况甚至會延續至第二季。


對於1月進出口雙降,海關總署表示,量減價跌是主要因素,同時農曆新年因素亦對年初進出口按年變幅影響較大。統計顯示,1月除大豆進口量增加外,鐵礦砂、煤、原油、成品油等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均有所減少,同時相關主要進口商品價格也普遍下跌。


海關:主因量減價跌農曆新年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則認為,首先外圍經濟環境更不明朗影響外貿;國際貨幣的波動,也令外貿活動更形謹慎;此外,國內需求實在太弱,雖然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但內需弱令企業沒動力去增加進口。


民生證券報告也指出,出口較預期疲弱,與全球央行寬鬆貨幣,令人民幣雖兌美元貶值,但兌其他主要貨幣卻大幅升值有關;情况表明中國內外需齊走低,政策方面應當更加積極寬鬆,且宜早不宜遲。


海通證券則對今年外貿形勢擔憂,認為1月開局差,增加完成全年6%外貿增長目標的壓力;進口按年暴跌近20%,增速創2009年以來新低,除去大宗商品進口價大跌因素外,顯示內需低迷一蹶不振;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大升已嚴重影響出口競爭力,未來宜繼續貶值,同時加大降準及減息力度,抗擊經濟衰退和通縮風險。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