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荃灣同類劏舖慘淡 「全日10人行過」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09日 21:35
2015年02月09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像九龍城衙前塱道舊樓般分契拆售的情形近年愈漸普遍,由資深投資者尹柏權購入、前身為「中聯國貨」的荃灣海壩街舖位,亦分拆成為206個「蚊型」舖出售,變成現時「荃立方」商場,負責代理的美聯集團曾稱舖位已售罄,商場於去年11月開業,但場內至今仍十室九空,不少購入舖位的小業主張貼招租告示。有承租小商戶稱,租用至今商場人流稀疏,「全日只有10個人行過」,生意非常慘淡。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荃立方所在的海壩街122至132A號地下至2樓已成功分契。商場樓高3層,但仍未拆除圍板,場內店舖大小由50至100多平方呎不等,1樓承租較多,2樓及3樓的店舖卻十室九空,非常冷清,舖與舖間的通道亦狹窄,僅能讓兩人平排而行。


十室九空 租戶批商場管理不善

去年底承租荃立方3樓一個約50呎舖位、售賣烘焙物品的李先生稱,當時商場以優惠價招租,他短租至本月底,租金2000多元,「開業兩個多月完全無人行,啲人行完1樓都唔會走上去行2樓3樓,自己落去街道派傳單都無用,每個月連租金都要蝕」。他已同時售賣手機配件幫補。他批評商場管理不善和宣傳不夠,場內又無指示,「像迷宮一樣」,完租後不會續租。


3樓另一租戶楊先生與3名朋友一連租用4個商舖,月租9000多元,租約至本月底,售賣玩具及擺設等,「諗住廉租試下創業,點知商場完全吸引唔到人流,試過全日只有10個人行過,雖然租金唔使蝕,但完全賺唔到人工」,本月底租約完後,小業主提出加租至每舖4000元,他決定不再續租,「小業主又慘,商戶又慘」。


學者﹕小業主未必有整體策略

理大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說,一個商場要有人流需要有完善管理,並要制訂好商舖定位和策略,但劏舖商場因涉及業權極多,小業主在管理商場上未必有整體策略,往往造成人流稀少。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