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亞視上周一度面臨倒閉危機,在嚴峻的薪金拖欠問題前,又遭屢加罰款,加上近年近乎無生產力可言,連挽救形象的宣傳短片都淪為笑話,令大部分人皆深信亞視沒有生存機會。豈料僅一周過後,有報道指有白武士現身肩起亞視爛攤子,就好像將一塊已腐壞幾年的肉,重新雪藏——也不過是殘存延命。
本地電視牌照制度本來就有不合理的數量限制,之前的反壟斷反黑箱作業的運動中,也揭示了官僚的專橫,在既有如此狹窄的框框下,當權者依然不給予媒體事業基本的尊重。該4名未確認的白武士,毫無營辦電視台的經驗,即使有所謂影視生意經驗,也不過是擔任內地院線的高層,從未涉足創意、生產。故中央派這些人挽救亞視,非但不能發揮軟性影響力造成有力的統治工具,隨時更要擔憂其自身存亡。保存亞視的唯一誘因,就是要阻止屬於亞視的牌照重新公開招標,捲動風波,甚或頻道真的落在反建制的媒體上。
亞視前路現在尚未可知,但它的起跌提醒了我們,所有的爭取,必須持續恆久,並要記憶反省。反壟斷反黑箱作業運動曾鼓動全城,但後來在非常突兀、不完整的狀態下完結,缺乏對媒體生態、自主的全面反思,隨着香港電視成功轉型網上開台,議題更見「結案」之勢,媒體運動缺乏組織工作、後勁不繼,回首一時全城投入的「上街睇電視」,客觀而言只成開台騷。或許觀眾的民主意識的確已經開花,我相信雨傘花中也有反黑箱運動的種。但在媒體議題上的後續工作確實缺少開拓,否則,是次亞視事件發展中,市民大眾豈會只為看客,在這涉及公眾利益的大事上,無法介入,使大氣電波只成紅色資本家的爭寵場。
本地電視牌照制度本來就有不合理的數量限制,之前的反壟斷反黑箱作業的運動中,也揭示了官僚的專橫,在既有如此狹窄的框框下,當權者依然不給予媒體事業基本的尊重。該4名未確認的白武士,毫無營辦電視台的經驗,即使有所謂影視生意經驗,也不過是擔任內地院線的高層,從未涉足創意、生產。故中央派這些人挽救亞視,非但不能發揮軟性影響力造成有力的統治工具,隨時更要擔憂其自身存亡。保存亞視的唯一誘因,就是要阻止屬於亞視的牌照重新公開招標,捲動風波,甚或頻道真的落在反建制的媒體上。
亞視前路現在尚未可知,但它的起跌提醒了我們,所有的爭取,必須持續恆久,並要記憶反省。反壟斷反黑箱作業運動曾鼓動全城,但後來在非常突兀、不完整的狀態下完結,缺乏對媒體生態、自主的全面反思,隨着香港電視成功轉型網上開台,議題更見「結案」之勢,媒體運動缺乏組織工作、後勁不繼,回首一時全城投入的「上街睇電視」,客觀而言只成開台騷。或許觀眾的民主意識的確已經開花,我相信雨傘花中也有反黑箱運動的種。但在媒體議題上的後續工作確實缺少開拓,否則,是次亞視事件發展中,市民大眾豈會只為看客,在這涉及公眾利益的大事上,無法介入,使大氣電波只成紅色資本家的爭寵場。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