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景輝﹕我以前也看明報,但現在不看了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06日 06:35
2015年02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明報》總編鍾天祥於深夜私自改換了頭條,將「六四密件頭條」換作內版報道,而原來頭條位置則成了「創業基金」這和諧得多的新聞。


事後總編先生回應這是他「按新聞邏輯決定行使權力」云云。他短短的回應,既是自我重複,也流露權力的傲慢。因問題恰恰是,這個所謂權力是否正當?如果這個改掉頭條的權力,只是總編先生一人說了算,而沒有經過正式編務會議商討,沒能作出合理解釋,也並不按照新聞機構常規而行使,那末,這只是一種不受節制的權力,是威權邏輯,而非新聞邏輯。


由於權力得不到合理解釋,因而明報的公信力再受糟蹋。作為明報專欄作者,筆者尤其感到難過。我已不止一次聽見別人說:「我以前也看明報,但現在不看了,因它好像愈來愈『河蟹』!」


我無法不尷尬。如果這份報紙已被看成是「河蟹報」,那我的文章也會同樣給打折扣。但基於信念,我仍會盡力說:「明報依然有許多堅持說真話的傳媒人,他們堅守崗位,所以報上仍能讀到不少有價值的報道和評論。言論自由並非賜予,有人堅守,我們應該支持。」


可是,不管我說了多少遍,實際上身邊朋友一個又一個漸漸疏遠主流媒體,問題也不止是明報,他們選擇關掉收音機和電視,因為在那裏也有很多重要聲音,不是被投閒置散,就是遭「河蟹」封殺。


結果在這個赤色的年代(加上網絡文化崛起),人們唯有走進網絡世界尋找替補;當主流媒體墮落,公眾輿論不斷被閹割,香港政治也同時急速網絡化,這根本是二為一體。


鍾天祥這一改犯了幾宗罪?一是以個人權力凌駕新聞公器;二是破壞公信力,這傷害明報;三是扭曲輿論,這篡改了香港人聲音;四是叫更多人不再相信,由報紙構築而成的現實公共空間。


因而這一改不止關乎明報,它更將香港推向黑暗的未來。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