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近期,本來已經充斥水貨客的上水、粉嶺、元朗和屯門等地區,街頭巷尾顯得更擠迫,因為年關將近,除了水貨客忙碌,內地不少人加入購物大軍,來港採購年貨,市面氛圍顯得火紅。區內商號因經濟活動增加而大發利市,可是水貨客與內地客對區內居民的生活帶來更大影響,內地客與居民的扞格矛盾,又陷於蓄勢待發景况。過去幾年一直困擾港人的這些問題,未見當局有善法對應,我們認為,政府起碼應該認真研究收緊「一簽多行」簽證,紓緩部分問題。
內地客湧港辦年貨
多區居民生活受影響
內地客衍生的問題有兩個。一是旅客量增加,導致擠佔效應,影響本地居民生活;二是香港與內地在文化、價值觀以至行為模式等都存在差異,港人與內地客的矛盾早已浮現出來。內地旅客大增萌生的問題,始於2012年,當年內地客不到3500萬人次,2013年為4050萬人次,2014年約4720萬人次,佔當年訪港旅客總人次6080萬的78%。數字顯示,內地客兩年增加約1200萬人次,但是本港接待旅客的設施未見相應增加,市面顯得愈來愈擠迫就難以避免。
近日,內地不少人聯群結隊來港辦年貨,本港一些商場也推出措施吸引內地客。例如屯門有商場以換領巴士票吸客,大量內地客聞風而至,使附近與區內街道人潮大增,內地客購買大包小包穿梭街頭巷尾,區內居民往來進出大受影響。至於一貫內地客雲集的上水、粉嶺,則熱鬧如故。事實上,前日官方《人民日報》海外版專文介紹來港辦年貨「攻略」,推介多處購物地點,還引述受訪者指在港購物「價格便宜,種類多」等。由此看來,內地客蜂擁來港採購,勢頭已不可逆轉。
此外,屯門有工業大廈被發現成為「水貨超市」,大量各式各樣日用品,分門別類供內地人採購和水貨客蒐羅,成行成市,因為有大量需求,利之所趨,即使在工業大廈營運屬於違反地契,仍然有人以身試法。這類違法經營,並非什麼大罪行,可是若當局隻眼開隻眼閉讓它繼續存在,必然吸引更多內地客和水貨客聚集,阻塞街道,影響當區居民,埋下取態激進港人藉機生事的伏線。例如,近日屯門內地客聚集之處出現噴寫的所謂「反蝗」標語,一場矛盾對碰又現苗頭。當局對此不宜掉以輕心,起碼應該掃蕩「水貨超市」,扭轉大量人群聚集超越道路負荷的場面。還有一點值得注意,今年是區議會選舉年,這類滋擾區內事態,是上佳選舉議題,當局若不及時處理,待政治力介入之後,有可能使矛盾迅速升溫和惡化,民怨四起之時,事態更難解決。
內地假貨盛行,民衆對內地食品信心全失,他們對香港貨真價實充滿信心,此所以水貨生意在港愈來愈大、愈來愈多人參與。內地製造貨品要重建民衆的信心,並非一朝一日可奏功,而以內地人口之龐大,本港的水貨生意看來有一段長時間存在空間。另外,本港可使用土地嚴重缺乏,中短期難有土地建設更多的大型設施,分流來港以購物為目的內地客,不過旅客增長衍生問題正在累積增加,不容忽視,眼前當局可從調整「一簽多行」着手,紓緩上水、粉嶺、元朗和屯門等地居民遭受的困擾。
一簽多行異化
旅遊生態不正常
去年,內地客以「一簽多行」來港,多達1485萬人次,較2013年上升22.2%,增加約270萬人次。2009年實施「一簽多行」之後,本港成為不少深圳居民生活圈的一部分,進而發展至水貨大行其道,水貨客如螞蟻搬家,絡繹兩地口岸。以去年為例,這類「一簽多行」內地客,若有八成即日來回(以2013年上半年的數字,這類內地客多達九成),購物即走,就涉及約1200萬人次,即是說每日平均約有3.3萬人次在港;他們若盤桓在靠近深圳的地區購物,形成擠迫和對當區居民生活的影響,放在目前的旅遊生態檢視,就成為現實問題。
內地旅客對本港經濟都有助益,所衍生問題,主要是「一簽多行」異化的結果。按過去數年演變估計,只要本港與內地持續有可見差距,將有更多人來港購物,則上水、粉嶺、元朗和屯門等地的設施未能負荷,還將雪上加霜。因此,「一簽多行」改為一日一行,或對每年來港次數設限,例如15次、20次等,相信可以減少水貨活動活躍地區的壓力。至於真正需要無限次來回港深的人士,申明原因,經核實後仍應取得一簽無限行。至於在邊境規劃購物中心,讓專程來港購物的內地客集中採購,毋須舟車勞頓,交通以至市面擠迫壓力得以減輕,這是可以見到的好處。不過,即使以購物為目的的旅客,是否喜歡使用這類購物中心,當局要做仔細調查研究,以免出現錯配而浪費的局面。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內地客湧港辦年貨
多區居民生活受影響
內地客衍生的問題有兩個。一是旅客量增加,導致擠佔效應,影響本地居民生活;二是香港與內地在文化、價值觀以至行為模式等都存在差異,港人與內地客的矛盾早已浮現出來。內地旅客大增萌生的問題,始於2012年,當年內地客不到3500萬人次,2013年為4050萬人次,2014年約4720萬人次,佔當年訪港旅客總人次6080萬的78%。數字顯示,內地客兩年增加約1200萬人次,但是本港接待旅客的設施未見相應增加,市面顯得愈來愈擠迫就難以避免。
近日,內地不少人聯群結隊來港辦年貨,本港一些商場也推出措施吸引內地客。例如屯門有商場以換領巴士票吸客,大量內地客聞風而至,使附近與區內街道人潮大增,內地客購買大包小包穿梭街頭巷尾,區內居民往來進出大受影響。至於一貫內地客雲集的上水、粉嶺,則熱鬧如故。事實上,前日官方《人民日報》海外版專文介紹來港辦年貨「攻略」,推介多處購物地點,還引述受訪者指在港購物「價格便宜,種類多」等。由此看來,內地客蜂擁來港採購,勢頭已不可逆轉。
此外,屯門有工業大廈被發現成為「水貨超市」,大量各式各樣日用品,分門別類供內地人採購和水貨客蒐羅,成行成市,因為有大量需求,利之所趨,即使在工業大廈營運屬於違反地契,仍然有人以身試法。這類違法經營,並非什麼大罪行,可是若當局隻眼開隻眼閉讓它繼續存在,必然吸引更多內地客和水貨客聚集,阻塞街道,影響當區居民,埋下取態激進港人藉機生事的伏線。例如,近日屯門內地客聚集之處出現噴寫的所謂「反蝗」標語,一場矛盾對碰又現苗頭。當局對此不宜掉以輕心,起碼應該掃蕩「水貨超市」,扭轉大量人群聚集超越道路負荷的場面。還有一點值得注意,今年是區議會選舉年,這類滋擾區內事態,是上佳選舉議題,當局若不及時處理,待政治力介入之後,有可能使矛盾迅速升溫和惡化,民怨四起之時,事態更難解決。
內地假貨盛行,民衆對內地食品信心全失,他們對香港貨真價實充滿信心,此所以水貨生意在港愈來愈大、愈來愈多人參與。內地製造貨品要重建民衆的信心,並非一朝一日可奏功,而以內地人口之龐大,本港的水貨生意看來有一段長時間存在空間。另外,本港可使用土地嚴重缺乏,中短期難有土地建設更多的大型設施,分流來港以購物為目的內地客,不過旅客增長衍生問題正在累積增加,不容忽視,眼前當局可從調整「一簽多行」着手,紓緩上水、粉嶺、元朗和屯門等地居民遭受的困擾。
一簽多行異化
旅遊生態不正常
去年,內地客以「一簽多行」來港,多達1485萬人次,較2013年上升22.2%,增加約270萬人次。2009年實施「一簽多行」之後,本港成為不少深圳居民生活圈的一部分,進而發展至水貨大行其道,水貨客如螞蟻搬家,絡繹兩地口岸。以去年為例,這類「一簽多行」內地客,若有八成即日來回(以2013年上半年的數字,這類內地客多達九成),購物即走,就涉及約1200萬人次,即是說每日平均約有3.3萬人次在港;他們若盤桓在靠近深圳的地區購物,形成擠迫和對當區居民生活的影響,放在目前的旅遊生態檢視,就成為現實問題。
內地旅客對本港經濟都有助益,所衍生問題,主要是「一簽多行」異化的結果。按過去數年演變估計,只要本港與內地持續有可見差距,將有更多人來港購物,則上水、粉嶺、元朗和屯門等地的設施未能負荷,還將雪上加霜。因此,「一簽多行」改為一日一行,或對每年來港次數設限,例如15次、20次等,相信可以減少水貨活動活躍地區的壓力。至於真正需要無限次來回港深的人士,申明原因,經核實後仍應取得一簽無限行。至於在邊境規劃購物中心,讓專程來港購物的內地客集中採購,毋須舟車勞頓,交通以至市面擠迫壓力得以減輕,這是可以見到的好處。不過,即使以購物為目的的旅客,是否喜歡使用這類購物中心,當局要做仔細調查研究,以免出現錯配而浪費的局面。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