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興市若遭拋售 可低吸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02日 06:35
2015年02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A股去年飈升逾50%,市場對今年亦有很大憧憬,並且有層出不窮的理由,但如果1月效應,即1月份表現是全年表現的寫照,那今年情况不大可能像去年般樂觀,事關上證指1月份下跌,儘管跌幅僅由24點。國指表現更差,全月累計跌264點或2.2%,但恒指表現則強勢得多,累升902點或3.8%。


當前的局面是避險的狀態,防守性股份多強勢,當中以傳統藍籌為主,高啤打值(波幅大)的則全面受壓。從1月份的市况觀察,國際寬鬆政策無論對實體經濟還是金融市場的邊際效用均已大減,而擺在眼前的則是愈來愈疲弱的總體需求,在經濟數據回暖前,投資者取態仍會相當審慎。


對中港股市來說,1月份最重大的消息是中央對股市的政策轉向,券商、險資兩融均持續被檢查,很可能常態化,而銀行傘形基金槓桿倍數亦縮減,同時IPO數目不斷增加,下周將達到24隻,此前則為20隻。雖然中央意圖不一定是要打壓股市,只是要保障小投資者(本金太少、槓桿太高會令小股民血本無歸),以及加強股市的融資功能,為實體經濟服務,但中資股看政策,去年飈升過後,今年1月份終於失去動力。


量寬對股市效力大減

對全球而言,最重要的新聞應屬歐洲推出半開放式QE,刺激歐洲股市大升,但以美元計價的話卻變動不大,同時亞洲股市以至美股均未見明顯受惠而上升,油價、銅價等商品價格續挫,而回顧日本央行QE後,日經平均指數在2013年以美元計算仍錄得28%升幅,QE對金融市場特別是對股市的邊際效用已大幅減弱。


日QE加碼 非美地區即成零和遊戲

QE對實體經濟的作用備受質疑,日本推QE多時並曾加碼,但最新通脹卻跌至0.5%,與2%的目標愈行愈遠;歐洲QE雖然剛推出,但早就在市場預期之內,歐元兌美元在2014年下半年至今已大跌20%,但歐元區1月份通脹還是跌至紀錄最低的負0.6%。即使可歸咎於油價崩盤,但無論PMI還是失業率均在惡化,顯然匯價下跌對經濟全無作用。就目前情况來看,日本央行似乎亦蠢蠢欲動,若以QE加碼來還擊,非美地區便進入零和遊戲,只能期望美國復蘇創造需求令大家起死回生。


亞洲貨幣今年多升值

另一要注意的,是亞洲情况頗為平穩。今年大家都說強美元,甚至自譽為全球第二強的人民幣亦多次近跌停。但看看年初至今區內貨幣表現,泰銖、新台幣、日圓、菲律賓披索以及印度盧比均兌美元升值,韓圜及在岸人民幣變幅均不足1%。


論經濟,區內增長相對全球水平還是較快,政府政策亦較穩定,就算今後一些弱勢新興市場出事,抗跌力亦會相當強,若因爭相避險而遭拋售,更是趁低吸納的良機。


[江宗仁 還看今朝]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