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黃東﹕勝利日閱兵的意涵長青網文章

2015年01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1月30日 06:35
2015年01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據日本傳媒先透露,中國官方後證實,將在北京舉行大規模勝利閱兵,並邀請外國元首觀禮。相信聯合國另外四強都在受邀之列,普京出席的可能性最高。但有港媒指是「首次」邀請外國首腦則值得商榷,因為1960年代中國取消閱兵前,連前蘇共總書記赫魯曉夫等東歐陣營元首都曾出席。這次閱兵是習近平上台後第一次,也是中國閱兵史上最奇妙和最多特別內涵的一次。特殊之處不在於軍事本身,而在於其幕後的內政和外交意涵,這種種第一次比幕前更值得玩味。


整個1950年代中國像法、蘇等國一樣連年閱兵,後因勞民傷財被取消。1984年建政35周年首次恢復,一是出於重振鄧小平軍委主席威望,二是抗衡蘇、越兩軍南北外部威脅。當時決定以後只會逢建政X十周年才閱兵。後因「六四」事件影響,1989年建政40周年閱兵被取消,所以中間又相隔了15年。但自抗戰勝利那次後,中國再未舉辦勝利日閱兵,是今次與以往閱兵最大的不同。自初中開始筆者3次即時評述北京閱兵,所以今次消息公布後港媒蜂擁而至訪問乃理所當然。但反而今次閱兵,筆者覺得其政治意義遠高於軍事意義,故此可能也是很好玩的一次。


鞏固習權 重塑黨指揮槍

這次相信在9月3日戰勝日舉行的國際活動,筆者稱為一石四鳥閱兵。首先必須明白外交乃內政延續,習近平近年連串對外動作,好像對鄰國咄咄逼人。實際上是藉強化外部勢力威脅緊張氣氛營造危機意識,創造「能打仗,打勝仗」的練兵氛圍,藉此製造輿論壓力先安內後攘外,肅清貪官及不聽話的將領,整軍經武扶植善戰的「習家軍」。這次打破軍委主席任內只閱兵一次規矩的最大目的,其實就是進一步鞏固習近平在軍內的絕對權威;重塑黨指揮槍的絕對服從軍魂;防止徐才厚之類將領反叛;以及凝聚軍心;強化民族主義的目的。如果要在筆者在文章中4個重點,選擇今次閱兵的重中之重,這點其實應列為首選才是。


(上)

作者是澳門軍政評論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