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日擬破除禁忌 央行購地方債長青網文章

2015年01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1月29日 06:35
2015年01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多年來日本中央政府不斷透過投資地方的基建項目,作為支援地方經濟的手段。執政黨基於政治考慮,為了在地方拉票,不惜連年亂花預算在地方支援上。但事實證明,中央即使耗費甚巨,結果只是藥石亂投,對振興地方經濟始終無甚建樹。


過往藥石亂投 日政府債台高築

雖然安倍政府在未來十二個月的96萬億日圓預算當中,仍撥出1.4萬億日圓(約佔總預算1.5%)作振興地區經濟復蘇的經費。但日本政府名副其實已是債台高築,累計公債已達到1000萬億日圓(約8.5萬億美元),安倍政府已不可能延續前朝大花筒式向地方大灑銀彈的做法,遂有意鼓勵地方政府減少對中央的財政依賴。


日本過去幾十年來,經濟發展皆存在一個結構性問題:青年就業人口過度集中向首都東京流動,地方生產力持續衰弱,地方政府自然要長期依賴中央的財政給養,形成「強幹弱枝」的惡性循環,最終令地方幾乎完全喪失經濟自我發展能力。


青年湧東京 致強幹弱枝

安倍政府未來五年的其中一項地方經濟發展目標,為創造30萬份地方職位,目的為吸引年輕人主動返鄉或至少減慢往首都流動求職,最終讓地方保留更多有生力量為經濟發展作出貢獻;但代價是首都東京就業人口老化及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將更加嚴峻。筆者有理由相信,安倍寧願鼓勵企業加快推出民用機械人,填補勞動市場空缺,亦未必願意在外勞政策方面讓步。


安倍政府鼓勵地方自我發展經濟的政策,反映安倍意識到,東京都人口萎縮已經是無法扭轉的事實,與其犧牲地方的有生力量支撐首都需要,倒不如釜底抽薪,放權讓地方自給自足:既可紓緩中央對地方的財政負擔,又可望提升地方的經濟競爭力,一舉兩得。


鼓勵地方自我發展 紓緩中央財政負擔

當然,安倍明白到如果政府完全切斷地方的財政支援,等同政治自殺,地方選舉勢必拱手讓座予在野黨派。安倍在盡量節省國庫的前提下,惟有再一次依靠日本央行。


這就解釋了為何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日前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期間,忽然提出考慮擴大購買資產對象至地方債(相當於市政債券),認為協助壓低地方債息,等同於支援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根據資料,截至今年3月底止,估計市場流通的日本地方債總額,將達到200萬億日圓(約1.7萬億美元)。


央行承擔地方財政 政治風險高

然而,當日本央行連地方政府的財政風險亦一併承擔的話,日後當有地方政府陷入財政困難、甚至出現債務違約危機的時候,日本央行的信譽難免會受到牽連。這代價相信即使安倍賠上政治生命亦未必抵償得了。


冠一資產管理 首席策略師

wongsir.com.hk

[王冠一 國際財經]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