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問﹕兒子12歲,開始變聲和長體毛,但不見長高,這是正常嗎?我身高只有156cm,而他的爸爸有174cm,我擔心兒子會像我一樣矮,遺傳是否不變的定律?其實兒子有定期在健康院檢查,至今身高一直都是細碼,是不是長大後都會是細碼?追溯身高線,他爸爸18歲時才得164cm,有沒有辦法可以高一點呢?
答﹕
高度與多方因素有關,如遺傳、發育、飲食等。
我們可以根據父母的高度去預計孩子的高度,男孩子的計法是將父母的高度加12.6再除以2,女孩子則是減12.6除以2。就以上個案,兒子高度應有171.3cm。不過,以上計法亦有例外,人的高度只能預計,現今仍未有方法準確計算。
出現青春期表徵不等於發育完成
一般而言,愈早發育會愈矮。每個人於發育前平均每年增高4至6cm,發育期間每年會增高8至12cm,發育年期約2至3年,理論上發育完成後便不會再高。女生約8至10歲開始發育,男生則較遲,通常10至12歲開始,因此,男生比女生有多幾年時間長高,故一般會比她們高;換句話說,若男生提早發育,會長得較矮。就生理學而言,女生經期到,男生有夢遺,可生育則代表他們發育完成,荷爾蒙會影響他們的表徵如胸部長大、長出體毛、變聲等;但發育開始及完成與否需靠臨牀檢查,不能就表徵而斷定他們是否發育完成。
飲食方面,現今人們飲食質素提升,嬰孩於早年攝取足夠營養食品,如奶、芝士等,因此亞洲地區與歐美地區人士的高度相差亦拉近了。
做足夠運動 每半年度高
其實,人的高度沒有一套準則可計算,亦不能勉強,家長可做的,就是讓孩子有均衡飲食,做足夠運動,並每半年量度高度,由於每個人於發育前平均每年會增高4至6cm,約發現半年沒有增長,或出現早熟情况,可以求醫。曾有案例孩子早熟,可打針延遲發育,或打增高針,不過這些屬特別情况,例如孩子太矮而影響日常生活,而非為了外觀更端好而隨便進行療程。
資料提供﹕兒科專科醫生周榮昌
新聞類別
健康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