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沈祖堯盼政府 重燃年輕人希望長青網文章

2015年01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1月22日 06:35
2015年01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佔中後《施政報告》提出一些扶助青年創業及置業措施,但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認為,增建資助房屋並不足夠,設立創業基金亦只能幫到少數人,他希望社會可理解年輕人為何憤怒,政府亦應推出一些公共政策及措施,重燃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指施政報告幫青年不夠

沈祖堯昨在網誌引述法國經濟學家Thomas Piketty撰寫的《21世紀資本論》指出,發達國家經濟和個人收入的增長,永遠都追不上資本增長的速度,作者預言若不均的情况繼續惡化,大眾會看到財富分配不均和不公平的現象,那爆發社會衝突的可能性愈來愈大。


沈祖堯認為香港同樣面對着財富分配不均的困境,1950年代至1970年代時,出身低下階層的兒童相信,只要努力學習考入大學、努力工作、儲錢、投資,就可過上好生活;但今時不同往日,製造業北移,物業市場一路飈升,有大學學歷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勤奮工作也未必能成功。


盼社會理解年輕人憤怒原因

他慨嘆,「雖然我們的年輕人竭盡所能,但美滿生活和燦爛前程卻是渺茫的希望」,工資大部分要供樓或交租,中學或副學士畢業生的收入僅能餬口,他認為這種挫折令年輕人失望,最終轉化成社會的怒火。


沈祖堯續指出,政府嘗試解決青年問題,當中興建更多資助房屋非常重要,但大概還不足夠;為青年創業家設立創業基金,或許能幫到一小部分人,但多數人無法受惠;鼓勵年輕人去外地工作則會被人視為放棄他們。他認為現時年輕人追尋的,是平靜而非充滿挑戰的生活、追求資源平均分配及保護弱勢群體,最重視公平。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