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充滿紅二代背景(見另文)的內險企業安邦,2014年海內外版圖大擴張,對外先後收購美國紐約地標建築華爾道夫酒店、比利時保險公司FIDEA及德爾塔·勞埃德銀行;對內增持民行(1988)、招行(3968)及內房金地等A股股票,其持股市值已逾1200億(人民幣•下同),涉及9間A股上市公司(見表),更以近15%持股成功成為民行第一大股東。有分析認為,安邦對入股內房的熱衷,還可說是險資配置的選擇,但積極爭取內銀控股地位,背後更大意義是要完整集團的金融控股佈局,為日後上市鋪路。
安邦2014年下半年密集式出手令市場哄動,不到3個月時間,耗資約350億元增持民行,持股比例從2.69%躍至近15%,由第六大股東搖身成為控股股東。安邦副總裁姚大鋒也順理成章獲任民行董事。
國泰君安:完善金控集團佈局
國泰君安早前發表報告,指安邦入股可對民行貢獻可觀存款,業務亦將有更多結合創新,但更不排除安邦此舉有加快完善其金控集團佈局的意圖,尤其是市場傳言安邦有意在今年來港上市,而集資更傳達20億美元。
翻查資料,安邦早已開始部署控股一間大型內銀,2013年初曾增持招行至2.76%股權,打算安排安邦副董事長朱藝入董事局,但議案遭否決。國泰君安報告指,謀求招行董事會席位未如願之下,而民行股權較分散,缺乏真正控股股東,便成安邦新選擇。
2013年部署控股大型內銀
不過,安邦去年密密增持民行同時,也頻頻買入招行股份。據港交所披露,從去年7月至今,安邦6度增持招行A股,持股比例已增至13.11%,為A股第二大股東,非常接近第一大股東招商局輪船的15.61%。
除了內銀,安邦去年另一增持對象便是內房,包括A股萬科、金融街,尤其是與新晉佳兆業(1638)大股東的生命人壽競爭深圳房企金地控股權最受市場矚目,分析認為,安邦一來看準地產股被過度低估,二來關注未來養老地產項目與相關保險的配合;至於海外三宗收購,亦顯見是要整合內外保險資源,給中國客戶在歐洲提供保險服務。
明報記者 陳子凌
安邦2014年下半年密集式出手令市場哄動,不到3個月時間,耗資約350億元增持民行,持股比例從2.69%躍至近15%,由第六大股東搖身成為控股股東。安邦副總裁姚大鋒也順理成章獲任民行董事。
國泰君安:完善金控集團佈局
國泰君安早前發表報告,指安邦入股可對民行貢獻可觀存款,業務亦將有更多結合創新,但更不排除安邦此舉有加快完善其金控集團佈局的意圖,尤其是市場傳言安邦有意在今年來港上市,而集資更傳達20億美元。
翻查資料,安邦早已開始部署控股一間大型內銀,2013年初曾增持招行至2.76%股權,打算安排安邦副董事長朱藝入董事局,但議案遭否決。國泰君安報告指,謀求招行董事會席位未如願之下,而民行股權較分散,缺乏真正控股股東,便成安邦新選擇。
2013年部署控股大型內銀
不過,安邦去年密密增持民行同時,也頻頻買入招行股份。據港交所披露,從去年7月至今,安邦6度增持招行A股,持股比例已增至13.11%,為A股第二大股東,非常接近第一大股東招商局輪船的15.61%。
除了內銀,安邦去年另一增持對象便是內房,包括A股萬科、金融街,尤其是與新晉佳兆業(1638)大股東的生命人壽競爭深圳房企金地控股權最受市場矚目,分析認為,安邦一來看準地產股被過度低估,二來關注未來養老地產項目與相關保險的配合;至於海外三宗收購,亦顯見是要整合內外保險資源,給中國客戶在歐洲提供保險服務。
明報記者 陳子凌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