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指升423點,收報23,773點,成交金額804億元。香港聖誕假期A股急升逾6%,港股如期大幅高開,加上臨近年底或有粉飾廚窗活動,國指全日大部分時間維持逾400點升幅。A股慣性大幅波動,上證指高低相差近百點。中資金融股繼續是升市火車頭,內險股爆升,中壽(2628)升8.7%,A股更漲停,帶動上證指衝破3200點關口,但午後沽壓湧現曾倒跌近1%,收市升10點。繼海通證券(6837),中信証券(6030)亦決定發行H股集資。表面看,升市配股很正常,但暫時擔任提款機的角色,屬於港股多於A股。
人行落實同業存款新規,利好兌現下,A股先升後回順,港股則追落後,保險、基建、內銀皆強勢,藍籌股亦轉強,和黃(0013)、友邦(1299)等皆有不錯表現。自俄羅斯局勢緩和後,新興市場股債皆回暖,歐日股市也反彈,美股天天新高,除了美股外,其他地區已收復恐慌前失地,再升便要靠基本因素和政策給力。但這一刻筆者看不到任何實體經濟的改善,而政策的邊際刺激效益亦在減弱。
前車可鑑 日政策邊際效益大減
以日本為例,2013年安倍經濟學吸引資金大舉流入,令日圓大瀉日股大漲,但今年外資幾乎沒有增持任何日股。今年流入日股的資金降至8980億日元,按年大跌94%,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新低。即使日本央行趁原油及一眾商品價格大跌而加碼寬鬆,表面看日股年初至今仍升逾8%,但相對去年的56%升幅,邊際作用已大減,若以美元計價,2013年升28.4%,今年已跌了4.8%,而在日本央行幾乎承包了整個債市,日本國債已從此消失。隨着美國政策轉向,剩下非美地區競爭性貶值,此手段對資產價格的作用明顯弱化,僅中國最遲亦最意外參與其中,過去2、3個月才有劇烈反應。
A股慢牛成瘋牛 中央騎虎難下
中央期望盤活股市,打通虛擬和實體經濟的資金橋樑,但原先希望的慢牛卻迅間變成瘋牛,令中央和證監皆騎虎難下,打壓的話又怕爆發股災,放任發展則更危險,惟有摸着石頭過河,且戰且看再定策略。繼海通證券配股集資接近300億元後,中信證券又向H股抽水,同樣會集資超過300億元。在滬港通有等於無之下,炒高A股、拉高H股牛、再發H股集資來曲線救國,似乎已成初步策略。
其實今年國企抽水已成大趨勢,多家內銀已發行優先股,但這近似債券多於股票,又不會打壓二級市場普通股價格,問題不大;平保(2318)配股籌365億元,透過H股發行,主因是當時H股較A股溢價,對象亦多為外資。但海通和中信的配股透過發H股進行,明顯並非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原則。
靠港救市 發低價再折讓H股
自A股飈升後,AH股溢價指數已大幅上揚,即A股已普遍高於H股,當中尤以金融股為甚,現時海通和中信A股股價,相當於28港元及40港元,而H股則只有19.1元和28.65元,差距相當大。若從照顧原有股東利益出發,發行高價的A股的攤薄效應肯定較小,但最終卻以低價的H股再折讓發行,惟一解釋就是中央擔心會炸散A股,寧願支持A股在高位,再發行H股。這樣內地股民又不會埋怨中央,又能集資救市,一舉兩得。香江肩負如此重大國家責任,但國家隊又會否來港支持一下市况,這就不得而知了。
[江宗仁 還看今朝]
人行落實同業存款新規,利好兌現下,A股先升後回順,港股則追落後,保險、基建、內銀皆強勢,藍籌股亦轉強,和黃(0013)、友邦(1299)等皆有不錯表現。自俄羅斯局勢緩和後,新興市場股債皆回暖,歐日股市也反彈,美股天天新高,除了美股外,其他地區已收復恐慌前失地,再升便要靠基本因素和政策給力。但這一刻筆者看不到任何實體經濟的改善,而政策的邊際刺激效益亦在減弱。
前車可鑑 日政策邊際效益大減
以日本為例,2013年安倍經濟學吸引資金大舉流入,令日圓大瀉日股大漲,但今年外資幾乎沒有增持任何日股。今年流入日股的資金降至8980億日元,按年大跌94%,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新低。即使日本央行趁原油及一眾商品價格大跌而加碼寬鬆,表面看日股年初至今仍升逾8%,但相對去年的56%升幅,邊際作用已大減,若以美元計價,2013年升28.4%,今年已跌了4.8%,而在日本央行幾乎承包了整個債市,日本國債已從此消失。隨着美國政策轉向,剩下非美地區競爭性貶值,此手段對資產價格的作用明顯弱化,僅中國最遲亦最意外參與其中,過去2、3個月才有劇烈反應。
A股慢牛成瘋牛 中央騎虎難下
中央期望盤活股市,打通虛擬和實體經濟的資金橋樑,但原先希望的慢牛卻迅間變成瘋牛,令中央和證監皆騎虎難下,打壓的話又怕爆發股災,放任發展則更危險,惟有摸着石頭過河,且戰且看再定策略。繼海通證券配股集資接近300億元後,中信證券又向H股抽水,同樣會集資超過300億元。在滬港通有等於無之下,炒高A股、拉高H股牛、再發H股集資來曲線救國,似乎已成初步策略。
其實今年國企抽水已成大趨勢,多家內銀已發行優先股,但這近似債券多於股票,又不會打壓二級市場普通股價格,問題不大;平保(2318)配股籌365億元,透過H股發行,主因是當時H股較A股溢價,對象亦多為外資。但海通和中信的配股透過發H股進行,明顯並非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原則。
靠港救市 發低價再折讓H股
自A股飈升後,AH股溢價指數已大幅上揚,即A股已普遍高於H股,當中尤以金融股為甚,現時海通和中信A股股價,相當於28港元及40港元,而H股則只有19.1元和28.65元,差距相當大。若從照顧原有股東利益出發,發行高價的A股的攤薄效應肯定較小,但最終卻以低價的H股再折讓發行,惟一解釋就是中央擔心會炸散A股,寧願支持A股在高位,再發行H股。這樣內地股民又不會埋怨中央,又能集資救市,一舉兩得。香江肩負如此重大國家責任,但國家隊又會否來港支持一下市况,這就不得而知了。
[江宗仁 還看今朝]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