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貨幣刺激政策 較財政刺激合適長青網文章

2014年12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2月30日 06:35
2014年12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香港最矚目的新聞應該是解款車在灣仔公路上跌了數箱現鈔,製造了銀紙滿天飛的奇景。雖說路不拾遺是美德,但在佔領行動後,法治意識好像真的薄弱了不少,所以途人拼命撿鈔票的醜態也出現了。當然不少「好市民」已交還失款,但仍有800多萬元不知所終。


這宗「趣聞」令我想起了美國聯儲局前主席伯南克的外號「Helicopter Ben(直升機賓)」。外號來自2002年的一篇演講,他建議當遇上通縮危機,應用「印鈔票」來對抗,更提到早年經濟大師佛利民開玩笑說過如有必要,可從直升機上大灑鈔票來對抗通縮。


伯南克「直升機灑錢」 助美復蘇

後來在2008年,伯老這位「大衰退」專家,真的遇上金融海嘯,他的「直升機理念」大派用場,果斷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包括息率、貨幣供應量及量化寬鬆等,成功擊退通縮威脅,股市更反彈超過3倍,目前仍屢創新高。經濟復蘇速度開始時不算快,但愈戰愈勇,美國今年第三季GDP增長竟達5%!


過去6年來,因為美國國會的爭拗,所以除了金融海嘯時的一些緊急拯救金融機構措施外,其實財政政策不算寬鬆,沒有大型基建項目,反而裁掉不少中小學老師及其他公務員。


四萬億留後遺症 出招添顧忌

相反中國過去比較慣用財政政策(政府支出及稅務政策)來刺激經濟。2009年擲4萬億元建高鐵及其他基建就是最佳例子。但財政刺激有辣有不辣,有兩大好處:


一、效率比較快及直接,大型基建馬上帶動就業,亦推動建材、能源、交通等行業;

二、運用得好的基建的確能為社會帶來長遠經濟好處,提高生產效率,亦可幫助發展一些落後地區。


財政刺激亦有兩大壞處:

一、公共資金(政府加國企)需求可「crowd out」(排擠) 私人企業,引致公共債務增加,更推高利率,這正是中國現在面對的嚴重問題——名義利率高企於5.6%,實質利率4.2%,近全球最高。


二、大型基建最容易成為貪腐温床,剩下來的或是一大堆的鬼城、白象工程,以及銀行呆壞帳等後遺症。


貨幣政策也有利有弊

很明顯中國政府絕不會重蹈覆轍,過度倚賴財政刺激(但我支持減稅)。現今情况可能更適合貨幣刺激政策。好處有二:


一、未雨綢繆,中國正處結構性減慢增長期,再加人口老化,通縮是一個萬劫不復的䧟阱,千萬不能掉進去。正如伯老建議,包括印鈔票、量化寬鬆等「非常貨幣政策」,在必要時,都要用上。


二、貨幣政策相對市場化,定了息及匯率後,市場自會調配資金,汰弱留強,優質企業可倖存,繼續發展。


貨幣政策壞處亦有二:

一、從美國經驗能看到,貧富懸殊問題可能惡化,因投資者得益最大,主要是富人。但這在中國可能是好事,過去中國投資者的利益都長期「被犧牲」,回報率低得不合理,情况必須改善。投資者在市場賺到錢,可造成「Wealth Effect(財富效應)」,虛擬幫助實體,推動消費。


二、過度貨幣刺激,容易製造資產泡沫。這一點不易控制,的確要留心。A股雖已升了超過四成,但表面上市盈率15倍,泡沫尚不算嚴重。所以我希望刺激不要來得太急,亦必須結合更多的結構性改革,包括國企改革,資本市場發展,及長期人口政策等。


萬一所有政策都行不通,我絕不介意在街上等解款車跌錢!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