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半職爸爸﹕失去了的東西長青網文章

2014年12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2月30日 06:35
2014年12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女兒回來,談到好友失去了學校的「貼紙存摺」。所謂「貼紙」,其實是學校獎勵學生的一種方法,每個學期完結,盤點貼紙,得到最多貼紙的幾名學生,可以獲得象徵榮譽的襟章。


女兒的好友失去了存摺,欲哭無淚。辛辛苦苦儲來的貼紙,付諸東流,只好從頭開始。其他同學知道了,紛紛前來安慰她,其中一個同學對她說﹕「你不要傷心啦,反正你的貼紙數目,怎樣也比不上A同學!」女兒一聽,愣了一愣﹕「這算是安慰人的話嗎?本來已經叫人難過,聽到這話,只怕會更難過!」


風箏飄走了

最近,五歲的外甥在郊外放風箏,斷了線,風箏飛走了。外甥號哭不止。姨母覺得好笑﹕「怎麼如此多愁善感?」


其實,對孩子而言,一隻風箏,好端端拉在手上,但轉眼之間,它斷線了,飛走了,飛到自己再也不能找到的地方,這當然是一件令人悲傷的事。一本貼紙存摺,大人看來只是一本小簿,貼紙不值錢,貼紙換來的襟章也不值錢,失去了,不算什麼,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可是,站在孩子的立場,從擁有到失去,當然是一樁令人傷心的事。


因為珍惜,因為投入了感情,因為曾經實實在在地擁有過,所以一旦失去,分外不捨,分外痛惜。


愛別離 求不得

對於孩子因失去物品而嚎啕大哭,我心中戚然難受,不是完全因為孩子悲傷而悲傷,而是因為看見人生之中、佛家所說「愛別離」的痛苦。


忘記、消逝、不復再現,這些詞彙和意象,往往擊中我的心靈深處。


記得有一本兒童故事,講述聖誕節期間,一個女孩生病了,其他伙伴都到外面玩耍,她一個人躲在房子裏。有朋友把一堆雪放在盤子上,拿到屋裏,讓她在溫暖的室內堆雪人。她堆了一個美麗的雪景,一心想待爸爸回來欣賞,可是爸爸晚歸,到爸爸回來,雪已經融化。故事就這樣結束了。這真是一個令人泫然的故事。


搶救人類的記憶

多愁善感,不是孩子專利。大人也會為失去東西而悲痛。也許,我們痛惜的對象不是貼紙存摺,不是一隻風箏,而是一場戀愛,或者一次失敗的投資。


烏拉圭流亡作家Eduardo Galeano,寫了一本書,名為Mirrors: Stories of Almost Everyone,他用散文片段式的結構、詩一樣的魔幻語言,記載了美洲和其他人民被壓迫的可怕歷史。對他而言,奴隸、女人和民眾的歷史,構成了一塊塊被擊碎的鏡片,都被我們無情地忘掉。


為了搶救人類的記憶,他用血淋淋的手撿起碎片。因為「鏡子」的影像與記憶一樣,我們不去看她,她就會永遠消失。作者在書的結尾,提到他小時候一些想法。他相信在地球消失的一切,最後都會跑上月球。可是,人類登月之後,我們並無發現。那麼,我們失去了的東西,都跑到哪兒去呢?


風箏、貼紙存摺、承諾、自由、公義……還有雷曼債券。


作者簡介﹕資深新聞工作者,曾採訪多個「第三世界」國家,卻認為自己的家更值得探索。現為全職爸爸,兼全職寫字人。有時是悠閒的半職寫字人和忙碌的半職爸爸


文﹕張帝莊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