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金鐘被佔領場地今日清場,警方能否順利完成任務,會否出現警民衝突流血場面,不單是每一名香港市民,相信北京以至國際社會也都密切關注。除了極少數別有用心的激進者,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期望佔領運動能夠和平落幕。不過,佔領運動持份者對清場的反應,基調仍然是抗爭,導致清場風險存在較大變數。清場時,警方與佔領人士的互動難以預估,只能寄望雙方都保持克制,使日後人們記得佔領運動的終結一頁是和平非暴力,而非衝突大流血。
光天化日金鐘清場
不當武力無所遁形
佔領運動到今日已經第75日,這是歷來本港捲入民衆最多、歷時最長的群衆運動;即使反對或不參加佔領的市民,也因為幾條主要幹道被霸佔,生活、生計受影響而間接捲入。任誰都知道,佔領幹道、阻斷交通不可能永續下去,總有結束之日;若佔領人士拒絕主動離去,公權力介入,由警方執行清場,就是必然發生的事。對關注這場運動的境內外人士,清場會否和平非暴力是唯一懸念。
當局就金鐘清場部署,如臨大敵。由於佔領場地涉及政府總部和立法會大樓,清場時若佔領人士溢出湧入,變成佔領政總和立會,事態會變得更複雜。因此,當局宣布今日政總不辦公、立法會大樓關閉,就是要預防節外生枝。今次清場的特點是透明度高,警方在記者會上詳細宣布今日9時協助執達吏執行禁制令清除障礙物,隨後出動7000警力清場;警方行動目標清晰,並公告具體做法,包括有半小時讓佔領人士離去、被捕者將被帶往哪裏等操作細節都有披露,讓人對警方的行動可以預期,減少不明就裏的無謂猜疑。
清場在光天化日下進行,有傳媒的鏡頭如實記錄,監警會成員也在場觀察,還有其他人士表示會到場監察;在衆目睽睽下,若非必要,很難想像警方會使用過度武力。不過,證諸過去兩個半月,和平非暴力只是主觀良好願望,佔領運動每逢有警民動態的互動場面,衝突都免不了。
警方宣布清場時間之後,學聯及學民思潮(下稱雙學)號召支持公民抗命的群眾重返金鐘,聲稱恪守和平非暴力原則,但在警方採取行動時,卻交由群眾自行決定是選擇不抗拒、被帶走、抑或與警方抗衡,云云。對於一些團體組織聲言要「以武制暴」,雙學語焉不詳,不肯與暴力劃清界線。無獨有偶,部分民主派議員也表示各司其職,有的要靜坐,有的監察警方執法等,都說他們遵守和平非暴力原則,可是卻要尊重選擇暴力抗清場者。
其實,金鐘清場的風險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警方使用過度武力,一是佔領人士以暴力抗拒清場。警方最近處理佔領運動,總體而言展示了極大克制,但也有爭議個別警員的做法是否過度,非文明社會所接受。今日的清場則有現場電視直播,很難想像警方會無緣無故使用不當武力,因此值得注意的是警方與留守佔領人士如何互動。
未與暴力抗爭切割
清場風險存在隱憂
鑑於雙學與民主派議員以抗爭回應清場,又不與「以武制暴」斷然切割,這就是清場風險的變數由來。佔領運動以來,旺角幾場衝突、衝擊立法會大樓、兩度佔領龍和道等幾次暴力事件,都是由少數激進者帶頭衝擊,其他參與者加入,與其他群衆運動的羊群效應並無不同,因而發生了多次暴力場面。今日「以武制暴」者若帶頭與警方對抗,其他人會否跟隨、警方如何回應,都無法預估。設若場面演變至大規模衝擊警方防線,屆時有什麼力量可以叫停?這就是清場的風險所在。
雙學號召包圍政府總部而導致的警民衝突,一些警員的表現確有值得商榷之處,但是當晚部分人以暴徒式的瘋狂衝擊和搗亂,為何卻被刻意地輕輕放過?警方宣布金鐘清場之後,許多方面都「警告」警察要克制,不可再使用過度武力,但是對於抗爭者應如何保持克制,為何卻不置一詞?這些做法固然不能解讀為鼓勵暴力,可是單方面要求警方克制、卻不與暴力抗爭決裂,這樣的取態是否變相為暴力開綠燈?這絕對值得關注,也十分令人擔憂。
佔領運動的生命力在於和平非暴力,它得到國際關注也是基於此。但是「愛與和平」歷經兩個半月驗證,卻因幾場暴力衝擊而變質,道德光環也由耀目而逐漸褪色和暗淡。今日清場,是佔領運動彰顯和平非暴力的最後機會,若出現衝擊場面導致衝突流血,則世人對這場運動的評價將會很不一樣。今日清場之後,環繞政改的抗爭相信陸續有來,若社會長期處於衝突邊緣狀態而不再理所當然地穩定,社會將要承受的巨大成本,對香港整體絕無好處。因此,無論發生什麼事,期望所有抗爭者都必須堅持恪守和平非暴力原則,避免把香港推向萬劫不復的境地。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光天化日金鐘清場
不當武力無所遁形
佔領運動到今日已經第75日,這是歷來本港捲入民衆最多、歷時最長的群衆運動;即使反對或不參加佔領的市民,也因為幾條主要幹道被霸佔,生活、生計受影響而間接捲入。任誰都知道,佔領幹道、阻斷交通不可能永續下去,總有結束之日;若佔領人士拒絕主動離去,公權力介入,由警方執行清場,就是必然發生的事。對關注這場運動的境內外人士,清場會否和平非暴力是唯一懸念。
當局就金鐘清場部署,如臨大敵。由於佔領場地涉及政府總部和立法會大樓,清場時若佔領人士溢出湧入,變成佔領政總和立會,事態會變得更複雜。因此,當局宣布今日政總不辦公、立法會大樓關閉,就是要預防節外生枝。今次清場的特點是透明度高,警方在記者會上詳細宣布今日9時協助執達吏執行禁制令清除障礙物,隨後出動7000警力清場;警方行動目標清晰,並公告具體做法,包括有半小時讓佔領人士離去、被捕者將被帶往哪裏等操作細節都有披露,讓人對警方的行動可以預期,減少不明就裏的無謂猜疑。
清場在光天化日下進行,有傳媒的鏡頭如實記錄,監警會成員也在場觀察,還有其他人士表示會到場監察;在衆目睽睽下,若非必要,很難想像警方會使用過度武力。不過,證諸過去兩個半月,和平非暴力只是主觀良好願望,佔領運動每逢有警民動態的互動場面,衝突都免不了。
警方宣布清場時間之後,學聯及學民思潮(下稱雙學)號召支持公民抗命的群眾重返金鐘,聲稱恪守和平非暴力原則,但在警方採取行動時,卻交由群眾自行決定是選擇不抗拒、被帶走、抑或與警方抗衡,云云。對於一些團體組織聲言要「以武制暴」,雙學語焉不詳,不肯與暴力劃清界線。無獨有偶,部分民主派議員也表示各司其職,有的要靜坐,有的監察警方執法等,都說他們遵守和平非暴力原則,可是卻要尊重選擇暴力抗清場者。
其實,金鐘清場的風險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警方使用過度武力,一是佔領人士以暴力抗拒清場。警方最近處理佔領運動,總體而言展示了極大克制,但也有爭議個別警員的做法是否過度,非文明社會所接受。今日的清場則有現場電視直播,很難想像警方會無緣無故使用不當武力,因此值得注意的是警方與留守佔領人士如何互動。
未與暴力抗爭切割
清場風險存在隱憂
鑑於雙學與民主派議員以抗爭回應清場,又不與「以武制暴」斷然切割,這就是清場風險的變數由來。佔領運動以來,旺角幾場衝突、衝擊立法會大樓、兩度佔領龍和道等幾次暴力事件,都是由少數激進者帶頭衝擊,其他參與者加入,與其他群衆運動的羊群效應並無不同,因而發生了多次暴力場面。今日「以武制暴」者若帶頭與警方對抗,其他人會否跟隨、警方如何回應,都無法預估。設若場面演變至大規模衝擊警方防線,屆時有什麼力量可以叫停?這就是清場的風險所在。
雙學號召包圍政府總部而導致的警民衝突,一些警員的表現確有值得商榷之處,但是當晚部分人以暴徒式的瘋狂衝擊和搗亂,為何卻被刻意地輕輕放過?警方宣布金鐘清場之後,許多方面都「警告」警察要克制,不可再使用過度武力,但是對於抗爭者應如何保持克制,為何卻不置一詞?這些做法固然不能解讀為鼓勵暴力,可是單方面要求警方克制、卻不與暴力抗爭決裂,這樣的取態是否變相為暴力開綠燈?這絕對值得關注,也十分令人擔憂。
佔領運動的生命力在於和平非暴力,它得到國際關注也是基於此。但是「愛與和平」歷經兩個半月驗證,卻因幾場暴力衝擊而變質,道德光環也由耀目而逐漸褪色和暗淡。今日清場,是佔領運動彰顯和平非暴力的最後機會,若出現衝擊場面導致衝突流血,則世人對這場運動的評價將會很不一樣。今日清場之後,環繞政改的抗爭相信陸續有來,若社會長期處於衝突邊緣狀態而不再理所當然地穩定,社會將要承受的巨大成本,對香港整體絕無好處。因此,無論發生什麼事,期望所有抗爭者都必須堅持恪守和平非暴力原則,避免把香港推向萬劫不復的境地。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