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遺言「我呼吸不了」成批判警口號長青網文章

2014年12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2月05日 06:35
2014年12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我呼吸不了!」(I can't breathe)案中死者加納遭警員制服時的最後求救呼聲,成為向警員作出道德控訴的吶喊。不論上街示威的民眾,或是在facebook與Twitter等社交媒體評論者均引用此遺言,批評警員執法冷漠無情,扼殺了加納的生機。


「警非人化疑犯 不予同情」

有資深警員認為,如果當日有人認真看待加納重複的呼救,加納或不致死,他批評當時警員「沒人性」。該警員稱,警隊文化傾向將疑犯「非人化」,當認定要拘捕某人時,便未必向對方予以同情或關注。


今次有片為證下,大陪審團仍決定不起訴涉事警員,再次惹來司法制度偏袒執法者的質疑。前紐約檢察官格什曼(Bennett Gershman)稱,大陪審團聆訊過程中,檢察官可決定傳召哪些證據及證人,往往決定了大陪審團的裁決方向。由於檢察官每天要與警察打交道,而且州檢察官需通過選舉產生,或令檢查官避免與警察及警察工會為敵。


曾代表多名涉及槍擊案警員的律師卡勒頓(James Culleton)認為,涉案警員潘塔萊奧罕有獲傳召作供,顯然經過精密部署,令他有較多機會自辯。卡勒頓認為警員現身說法能增加證供可信性,或者獲得同情。憲法權利中心行政總監沃倫(Vincent Warren)亦說,大陪審團往往將疑點利益歸於警員,「他們視警員為超級公民」。


涉案警罕見獲傳召可自辯

另一方面,美警執勤時令疑犯致死個案數字並未完整記錄在案。《華爾街日報》分析全國105間主要警局的數據,發現2007至2012年間,逾550宗警員殺人個案未錄入全國紀錄,令外界難以得知遭警殺害的人數與案發情况,亦難以據此改善執法程序。專家稱,這部分是因警局選擇不上報,亦可能因通報機制欠明確。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