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梁國樑﹕中國核航母 瞄準福特級長青網文章

2014年12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2月05日 06:35
2014年12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建造核動力航母最關鍵的攔路虎,大功率艦用小型核子反應堆的問題已經解決,其功率比美國現役核動力航母還大,上文已作了分析,下面根據公開的資料繼續探討中國核動力航母的技術水平,會不會上電磁彈射器?

電磁彈射器「EMALS」(Electromagnetic Aircraft Launch System,中文簡稱「電彈」)比採用蒸汽彈射器(蒸彈)有很多好處,直觀看,比較乾淨,甲板上起碼不會蒸汽騰騰,令人難受。技術上主要有三大特點:第一是彈射力更強,可以講有多大的電力便有多大的彈射能力;第二是設備重量輕、體積小,採用「電彈」的航母排水量可以小些;第三是「電彈」的彈射力度可以按飛機的不同重量調節,還可以逐漸加大,「蒸彈」則做不到。


自由調節彈射力度又有三大好處:一是起飛瞬間飛行員不用承受太大的過載,二是減少對飛機的損害,三是可以彈射不同重量的無人戰鬥和偵察機。無人機是未來戰爭模式,無人機沒有人類的生理限制,通過不斷空中加油,可長期在空中巡航和作戰,彈藥打光了,回來補充後又可升空,不知疲勞。未來的航母,必定是有人機和無人機搭配使用。


首艘核航母用「電彈」呼聲高

美國尼米茲級航母曾用蒸氣彈射起飛X-47B無人戰鬥機,那是減少了蒸汽量才做得到,輪到彈射有人機起飛,須再調節蒸汽量,費時失事,而「電彈」只需按一下電鈕便做到。所以,上「電彈」是中國的目標。


電磁彈射器與磁懸浮列車原理一樣,上世紀60年代上海復旦大學便建立了一條磁懸浮軌道以作教學和實驗用,所以,中國早就掌握了磁懸浮列車和電磁彈射器的基礎技術,只是當時一沒有財力、二沒有平台,其應用便沒法實現。


中國研製「電彈」和「蒸彈」幾乎是同步進行,目前兩種彈射器都已研製成功。所以,主張中國首艘核動力航母採用「電彈」的呼聲很高。反對者認為風險太大,一旦失敗,中國首艘核動力航母便成為不能起飛戰機的空殼,應了西方的預言。


另有認為,「蒸彈」確實較保險,但核動力航母有4部彈射器,建議艦首兩部用「蒸彈」,斜角甲板使用率較少的兩部用「電彈」,採雙保險做法,雖然有管理複雜化之嫌,但可提早獲得「電彈」的使用經驗,而且,對航母的設計沒有太大影響,意思是尚有充裕時間,待技術完善再作決定。


研「電攔」降落系統 追趕美優勢

美國福特級航母最大的創新是電磁攔阻降落裝置,本文簡稱為「電攔」,美稱為先進飛機回收系統「AARS」(Advanced Aircraft Recovery System)。「電攔」可自動評估飛機重量確定攔截力度,降落時如同坐在氣墊般舒適,技術非常先進,美國評估2036年才成熟。對福特級而言,要麼使用舊系統以應付急需,要麼慢慢完善待2036年才投入作戰。


據聞,中國也如影隨形開始「電攔」的研製工作,並將之應用到中國的第二艘核動力航母上。以中國近年的表現,有可能像當年殲-20突然冒出,令美國最先進的隱身五代機F-22光彩不再,再度動搖美國的技術優勢,這才是美國人最擔心的。


中國核航母 載滿9萬噸可媲尼米茲

尼米茲級航母由初期的9萬噸跳升到後期10萬噸,原因是不斷加強裝甲厚度,但戰力沒有實質的提升。中國正研製採用複合材料來提高航母抗打擊力,配合較輕的電磁彈射器,因而中國的核動力航母滿載排水量9萬噸已經足夠。


由於核動力航母有足夠電力保障,可採用電動推進,但關鍵的大型電動機研製仍在攻關之中。中國已研製成功探測距離達550公里的相控陣雷達和反隱身雷達,將極大加強中國核動力航母的實力,所以,單就航母平台而言,實力已不遜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而技術上更是瞄準福特級航母的水平。


(國造航母系列六之六,完)

作者簡介﹕香港軍事評論員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