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寅成﹕感謝學生 奉勸學生長青網文章

2014年12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2月04日 06:35
2014年12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首先,必須感謝一班學生的努力,為追求崇高的理想世界而付出了很多。有時會為他們感到憂心,每天都要面對不同挑戰。在內,有部分激進人士要求行動升級,撕裂「村民」,又有一石掀起千重浪的三子自首;對外面對民意逆轉,外憂內患。其實香港也正面對相同問題,正要為此找出路。民主並不是只有尊重不同聲音,然後你有你說,我有我說;而是應該在眾說紛紜之間找出一條求同存異的路向前走,須聆聽及磨合。


先來個極大膽的假設:如果中央真的撤銷8•31政改方案,香港是否就有真普選?答案是否定的!不管有沒有公民提名,最後一定是建制派當選特首。大部分的選舉都是建制派與反對派之爭,而民主制度必須做到執政政黨有機會輪換,才能彰顯制度的約束力,真正的監察政府。如果怎樣選也是建制派勝出的民主,根本形同虛設。問題在於現今的反對派,有哪一個可以有機會當選?民主選舉拼的是資源及政黨的動員能力。這是理想與現實的最大落差,就算爭取到最好的硬件,沒有良好的政府軟件,真正的民主就不能落實。再着眼於有否公民提名是沒有意義的,就好比一場重量級拳賽,連選手都沒有,爭拗規則有何意義?


香港須走自己的民主路

從香港是英國殖民地開始就沒有民主過,每一任港督都是由英國欽點來的外國人,香港人從來就沒有否決權。在初期,香港只是「雞肋」,英國人不想投入太多資源來管理,反而形成一股自由風氣,資金及貨物均自由進出,增加外來投資,帶動輕工業及貿易,及後又從新加坡引入廉政公署的概念,為法治打下基石。從此,自由及法治就成為香港的核心價值,亦令香港提升為國際都市。回歸之後,有政客忽然民主,並即時要民主。民主只是把權力下放到政客手上,下放後解決不了貧富懸殊,亦解決不了地產霸權,這些民生問題都是由自由經濟所衍生,跟是否實行民主無關。世界各地,除了自己不斷印鈔的美國,並沒有太多民主國家同時能有很好的經濟增長。這正是為何大部分香港人都政治冷感,民主對港人來講,是一個新的元素,等待植入香港的核心價值,最重要是不要影響到固有的生活水準,沒有即時性。現在持續佔領運動,正是不斷滋擾着大部分港人的生活水準,衝擊着穩定的生活,令民意逆轉,是理想與實際的第二個非常大的落差。


回歸17年,足夠令一代人成長起來,但對於民主制度的發展,從無到有,要影響到社會上三四代人。未來絕對是青年人的,但當下必須顧及其他人。既然現在大部分人都反對持續佔領,就應即時停止,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若真是為了港人好,可以把精力放於學術研究。當確立要民主制度,這並不是一場結束,而是剛剛開始,香港沒有民主的經驗,正需要很多數據及學術研究來引領民主制度在香港走下去。如何不影響經濟成果來實行民主制度呢?民主制度本身就沒有絕對性,像美國總統選舉的選舉人票制?或是如台灣的一人一票制較適合香港?而民主制度實行之後,難免會傾向福利主義,繼而提高稅率,如何避免?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社會上是否有足夠討論?世界上有太多失敗的民主國家,不能隨便把別人一套民主搬來香港,囫圇吞棗就了事,香港必須走屬於自己的民主之路,民主制度並不是百合匙,實行之後是把香港推向未知的變數,必須步步為營,一步一個腳印,走歪了就持續修正,每個階段沒有真假、錯對之分,只有適合或更適合,必須先落實有普選,才能有檢討,這是理想與現實的第三個落差。


路不轉 人轉

青春,應該被燃燒,而不是被浪費。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總會到達目的地,何必爭於一時?個人非常欣賞王維基先生,正當所有人都為他申請不到電視台牌照而感不值時,相信他跟學生一樣不服氣,而王先生卻又能真正尊重法治,在現在的體制下想盡各種意想不到的方法將劇集呈現於大眾,大眾自然會回應他是否值得擁有電視台牌照,他在不影響其他人的情况下成功,才能觸動大眾,得到各界支持!「雨傘運動」最初的理念正是如此,可惜現在民意逆轉了,又有什麼理由堅持下去?如果連爭取民主制度的人都漠視民意,視民意如浮雲,又有什麼資格再講爭取民主?不要在頭頂的光環漸退時,繼續傷害社會,令自己變成過街老鼠,真正為香港好的,要知進退,亦有很多選擇,對吧?衷心希望香港和諧,全香港人都過得好,一齊正面向前走吧!香港需要正能量!


(讀者來函)

作者是一名在囚人士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