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六台灣舉行九合一選舉,國民黨輸到「甩褲」,在22個縣市中,藍營執政的15個縣市輸剩6個,六都(直轄市)中,原先「藍多綠少」的台北市、台中市、桃園市同遭「藍天變綠地」命運,各界預期會勝30萬票的朱立倫在新北市也僅以兩萬餘票險勝對手,碩果僅存而光環盡失。
由於國民黨在九合一選戰中慘敗,朝野博弈形成「地方包圍中央」態勢。佔全島人口七成的六都中綠營佔有其五,馬英九成了如假包換的「跛腳鴨」,未來兩年施政舉步維艱,2016年總統大選政黨輪替已幾乎無懸念。
哲學常識告訴我們,內因是變化依據,外因是變化條件,內因通過外因起作用。國民黨此番大敗,內因當然是馬英九十足「銀樣蠟槍頭,中看不中用」,政不通、人不和,搞得天怒人怨。加上今年的「太陽花運動」衝擊和「食安風暴」踩多一腳,國民黨九合一選情居於劣勢早在各方預期之中,只不過輸得這麼難看卻是意料之外!
而國民黨這次輸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的外因,卻是與北京近年在香港「一左二窄」的錯誤引起台灣同胞反感有很大關係。
「今日香港 明日台灣」的恐懼
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倡導「一國兩制」時,是將香港、台灣問題連在一起講的。1984年6月鄧小平指出,「中國有香港、台灣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出路何在呢」,「我看只有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而早在會見美籍華人楊力宇教授時,鄧小平已明確提出,兩岸和平統一後,「大陸不派人駐台,不僅軍隊不去,行政人員也不去。台灣的黨、政、軍等系統,都由台灣自己來管。」然而,今年以來,先是「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將「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中的後面兩句「省略」;繼而6月10日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根本無憲制權力情况下代替人大常委會「釋法」,罔顧《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除外交和國防事務屬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規定,宣稱「中央依法直接行使管治權」,實質上將「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一筆勾銷;進而人大常委會無視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關於政改「三部曲」憲制基礎和「循序漸進」、「按照實際情况」等法律規定,混淆「備案」與「批准」概念,提出了於法無據「落三閘」的「8.31」決定,令香港人「爭取真普選」希望化為泡影,直接引爆了群情洶湧的「佔領運動」。以上種種對香港一國兩制只強調「一國原則」,不尊重「兩制差異」的「左」的做法,不可否認引起廣大台灣同胞的疑慮和排斥,很多選民尤其是與大陸比較疏離的年輕「首投族」,普遍產生「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恐懼,於是在投票時摒棄與大陸較「親」的國民黨,而轉投與大陸較「疏」的民進黨,以致綠營狂贏13縣市長寶座,取得有史以來最佳成績。
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的慘敗頗具啟發性:其父連戰於2005年4月以中國國民黨主席的身分率團對大陸展開破冰之旅,其後以國民黨榮譽主席身分先後「登陸」15次,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成為具象徵意義的紐帶角色。2008年和2012年台灣兩次總統大選,「兩岸牌」成了國民黨的制勝武器之一。然而,隨着北京近年以「敵我意識」處理香港問題,一左二窄令一國兩制荒腔走板,因而政治誠信大打折扣,令兩岸心理距離漸行漸遠,國民黨在今次九合一選戰中兩岸牌遂變成「負資產」,連勝文在台北市竟然輸給「白皮綠心」的「政治素人」柯文哲達24萬票之多!另一位為兩岸和平發展勞心勞力的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的公子吳志揚,也痛失十拿九穩的桃園市長席位,實在情何以堪!
對港不能再「左」下去
其實,在台灣與大陸尚未統一的背景下,「一國兩制」是香港在做,台灣在看。兩岸三地存在微妙的互動關係,至於互動是良性抑或惡性,要看北京是否以大格局、大智慧處理。面對當前香港佔領運動,必須透過其程序不公義表面亂象,看到背後港人希望「堅持一國原則,尊重兩制差異,二者不可偏廢」的訴求實質,應當重新審視8•31決定,依足基本法,落實雙普選,令香港社會重建和諧,專致經濟民生,才是正路。筆者不厭其煩第N次向中央呼籲:民族大義、統一大業高於香港內部事務,對香港不能再「左」下去了!
由於國民黨在九合一選戰中慘敗,朝野博弈形成「地方包圍中央」態勢。佔全島人口七成的六都中綠營佔有其五,馬英九成了如假包換的「跛腳鴨」,未來兩年施政舉步維艱,2016年總統大選政黨輪替已幾乎無懸念。
哲學常識告訴我們,內因是變化依據,外因是變化條件,內因通過外因起作用。國民黨此番大敗,內因當然是馬英九十足「銀樣蠟槍頭,中看不中用」,政不通、人不和,搞得天怒人怨。加上今年的「太陽花運動」衝擊和「食安風暴」踩多一腳,國民黨九合一選情居於劣勢早在各方預期之中,只不過輸得這麼難看卻是意料之外!
而國民黨這次輸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的外因,卻是與北京近年在香港「一左二窄」的錯誤引起台灣同胞反感有很大關係。
「今日香港 明日台灣」的恐懼
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倡導「一國兩制」時,是將香港、台灣問題連在一起講的。1984年6月鄧小平指出,「中國有香港、台灣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出路何在呢」,「我看只有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而早在會見美籍華人楊力宇教授時,鄧小平已明確提出,兩岸和平統一後,「大陸不派人駐台,不僅軍隊不去,行政人員也不去。台灣的黨、政、軍等系統,都由台灣自己來管。」然而,今年以來,先是「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將「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中的後面兩句「省略」;繼而6月10日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根本無憲制權力情况下代替人大常委會「釋法」,罔顧《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除外交和國防事務屬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規定,宣稱「中央依法直接行使管治權」,實質上將「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一筆勾銷;進而人大常委會無視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關於政改「三部曲」憲制基礎和「循序漸進」、「按照實際情况」等法律規定,混淆「備案」與「批准」概念,提出了於法無據「落三閘」的「8.31」決定,令香港人「爭取真普選」希望化為泡影,直接引爆了群情洶湧的「佔領運動」。以上種種對香港一國兩制只強調「一國原則」,不尊重「兩制差異」的「左」的做法,不可否認引起廣大台灣同胞的疑慮和排斥,很多選民尤其是與大陸比較疏離的年輕「首投族」,普遍產生「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恐懼,於是在投票時摒棄與大陸較「親」的國民黨,而轉投與大陸較「疏」的民進黨,以致綠營狂贏13縣市長寶座,取得有史以來最佳成績。
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的慘敗頗具啟發性:其父連戰於2005年4月以中國國民黨主席的身分率團對大陸展開破冰之旅,其後以國民黨榮譽主席身分先後「登陸」15次,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成為具象徵意義的紐帶角色。2008年和2012年台灣兩次總統大選,「兩岸牌」成了國民黨的制勝武器之一。然而,隨着北京近年以「敵我意識」處理香港問題,一左二窄令一國兩制荒腔走板,因而政治誠信大打折扣,令兩岸心理距離漸行漸遠,國民黨在今次九合一選戰中兩岸牌遂變成「負資產」,連勝文在台北市竟然輸給「白皮綠心」的「政治素人」柯文哲達24萬票之多!另一位為兩岸和平發展勞心勞力的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的公子吳志揚,也痛失十拿九穩的桃園市長席位,實在情何以堪!
對港不能再「左」下去
其實,在台灣與大陸尚未統一的背景下,「一國兩制」是香港在做,台灣在看。兩岸三地存在微妙的互動關係,至於互動是良性抑或惡性,要看北京是否以大格局、大智慧處理。面對當前香港佔領運動,必須透過其程序不公義表面亂象,看到背後港人希望「堅持一國原則,尊重兩制差異,二者不可偏廢」的訴求實質,應當重新審視8•31決定,依足基本法,落實雙普選,令香港社會重建和諧,專致經濟民生,才是正路。筆者不厭其煩第N次向中央呼籲:民族大義、統一大業高於香港內部事務,對香港不能再「左」下去了!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