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我嘗試用最體諒的角度,去理解學民、學聯(雙學)號召市民「對準政權,包圍政總」的行動。用善良包容的角度思考,是因為佔領運動已超過兩個月,政改方案非但毫無寸進,梁振英政府更是不聞不問,以拖待變,民意逆轉,企圖拖垮佔領者的民心志氣。運動膠着,年輕學子,為了找出突破口,號召「包圍政總」,用癱瘓政府的策略,把運動再推向高峰。
必須承認,這只是表面觀察,我不是雙學心中條蟲,不能理解星期日行動的全部意義。但必須坦白地說,這個行動已經失敗,而且輸得很慘。包圍政總沒有成功,癱瘓政府也不知從何說起,佔領龍和道也變成你追我逐的野貓式游擊戰。最慘的是傷了支持者的心,一些響應雙學號召參與集會的人士,打電話到電台批評,當晚行動部署不足,指揮不明,目標也非常不清晰,只叫群眾衝來衝去,疲於奔命。不少參與者星期一要上班,凌晨零時前,只能像灰姑娘一樣趕搭港鐵回家。
我理解雙學的焦慮,也體諒他們要把佔領行動升級尋求突破。但更重的是,所有社會運動,絕對不能一廂情願,更切忌自我感覺良好,不能只聽參與者的意見,重要的是要顧及大形勢。民意基礎不夠堅實的反對運動,別無出路,最後只能以一敗塗地收場。
雙學號召的「對準政權,包圍政總」縱使仍有成千上萬參加者齊集金鐘,但人數已遜於初期,必須承認,運動已疲態畢現。「包圍政總」的呼籲,響應者的數目,明顯不足以產生癱瘓政府的效果。如果我們以實驗的角度看待這次升級行動,結果顯示,由於方向不明焦點模糊,運動的堅實支持者已經開始流失,不知雙學的領導者如何認知實驗的結果?如何理解這個響亮而清晰的警號?
激進者或有「柴玲情結」
警方借禁制令做幌子,躲在法庭執達吏身後,在旺角以強硬武力清場。警察像吃了興奮劑殺紅了眼,警棍橫掃,群眾被肆意打得頭破血流,在旺角「鳩嗚」,也被警察推撞、辱罵、搜身、刁難、拘捕,甚至像畜牲奴隸般用警棍毆打驅趕。雙學領袖被捕,保釋候審,但被禁足旺角的面積,比禁制令範圍超出以倍計。
警察的瘋狂暴力,法庭的荒謬限制,本來應該惹起更大民憤,但令人吃驚的是,連支持者都似乎開始感到麻木。這是因為香港人對民主追求的堅持一向不足,還是佔領運動曠日持久,失了方向,參與者感到愈來愈迷茫,更不知如何反應。
旺角清場,金鐘還會遠嗎?「包圍政總」的升級行動,可能是最後一擊。佔領超過兩個月,什麼也得不到,主動退場當然心有不甘,不少佔領者都認為,與其主動撤退,不如「被清場」,不這麼「順攤」離開,是要令對方也要付出代價。
這種想法確實有點阿Q。「華麗退場」的時機早已過去,慘烈清場會否為帶來後續動力,令運動儲備更多能量,謀求他日東山再起,還是被打殘,從此一蹶不振?我說不準。但我擔心的是,運動中的激進者,可能會有「柴玲情結」:「其實我們期待的就是,就是流血」、「只有廣場血流成河的時候,全中國的人才能真正擦亮眼睛」。希望歷史的錯誤,不會如此簡單地重複。
(samngx123@gmail.com)
必須承認,這只是表面觀察,我不是雙學心中條蟲,不能理解星期日行動的全部意義。但必須坦白地說,這個行動已經失敗,而且輸得很慘。包圍政總沒有成功,癱瘓政府也不知從何說起,佔領龍和道也變成你追我逐的野貓式游擊戰。最慘的是傷了支持者的心,一些響應雙學號召參與集會的人士,打電話到電台批評,當晚行動部署不足,指揮不明,目標也非常不清晰,只叫群眾衝來衝去,疲於奔命。不少參與者星期一要上班,凌晨零時前,只能像灰姑娘一樣趕搭港鐵回家。
我理解雙學的焦慮,也體諒他們要把佔領行動升級尋求突破。但更重的是,所有社會運動,絕對不能一廂情願,更切忌自我感覺良好,不能只聽參與者的意見,重要的是要顧及大形勢。民意基礎不夠堅實的反對運動,別無出路,最後只能以一敗塗地收場。
雙學號召的「對準政權,包圍政總」縱使仍有成千上萬參加者齊集金鐘,但人數已遜於初期,必須承認,運動已疲態畢現。「包圍政總」的呼籲,響應者的數目,明顯不足以產生癱瘓政府的效果。如果我們以實驗的角度看待這次升級行動,結果顯示,由於方向不明焦點模糊,運動的堅實支持者已經開始流失,不知雙學的領導者如何認知實驗的結果?如何理解這個響亮而清晰的警號?
激進者或有「柴玲情結」
警方借禁制令做幌子,躲在法庭執達吏身後,在旺角以強硬武力清場。警察像吃了興奮劑殺紅了眼,警棍橫掃,群眾被肆意打得頭破血流,在旺角「鳩嗚」,也被警察推撞、辱罵、搜身、刁難、拘捕,甚至像畜牲奴隸般用警棍毆打驅趕。雙學領袖被捕,保釋候審,但被禁足旺角的面積,比禁制令範圍超出以倍計。
警察的瘋狂暴力,法庭的荒謬限制,本來應該惹起更大民憤,但令人吃驚的是,連支持者都似乎開始感到麻木。這是因為香港人對民主追求的堅持一向不足,還是佔領運動曠日持久,失了方向,參與者感到愈來愈迷茫,更不知如何反應。
旺角清場,金鐘還會遠嗎?「包圍政總」的升級行動,可能是最後一擊。佔領超過兩個月,什麼也得不到,主動退場當然心有不甘,不少佔領者都認為,與其主動撤退,不如「被清場」,不這麼「順攤」離開,是要令對方也要付出代價。
這種想法確實有點阿Q。「華麗退場」的時機早已過去,慘烈清場會否為帶來後續動力,令運動儲備更多能量,謀求他日東山再起,還是被打殘,從此一蹶不振?我說不準。但我擔心的是,運動中的激進者,可能會有「柴玲情結」:「其實我們期待的就是,就是流血」、「只有廣場血流成河的時候,全中國的人才能真正擦亮眼睛」。希望歷史的錯誤,不會如此簡單地重複。
(samngx123@gmail.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