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學校巡禮﹕救恩學生 玩得又讀得長青網文章

2014年11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1月04日 21:35
2014年11月04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普遍香港家長選校時,以功課多、教得深為首選指標,可是仍有一些爸媽真心相信愉快學習,把子女送到「Happy School」,認為深淺不是問題,最重要是能在愉快環境下,培養出學習興趣。究竟學習成績與快樂童年,兩者是否不能並存?


在救恩學校(小學部),記者發現這裏的學生學習時認真,遊戲時盡情。陳梁淑貞校長深信,救恩的學生「玩得又讀得」,她鼓勵學生在小息或午飯時盡情「出一身汗」,到上課時自然就能夠專注;另外,她亦從不主張「教深啲」﹕「小朋友應該做一些適合他們年紀的事,當他們建立了基礎,自然會愈讀愈叻。」


半小時小息 自由伸展

一般小學大約8時半上課,首個小息大概要到10時多左右,但救恩學校的小息來得特別早,9時半,小息便開始了,而且長達半小時,相較一般小學的15分鐘,足足多了一倍。在這個長長的小息中,各年級的學生都可以於校園任何角落自由活動,有的在操場跟老師跳大繩,有的玩呼拉圈,甚至有三五成群圍圈席地而坐開小食派對。另有些學生會選擇在6樓、面積達4000多平方呎的綜藝館下棋、玩遊戲紙牌或與同學聊天,有些就在空中花園玩滑涕。


教育是放長線釣大魚

救恩學校(小學部)校長陳梁淑貞說,這個時段是給早上剛起牀的孩子們有機會伸展一下,他們可以選擇留在課室跟同學聊聊天,也可到學習中心看圖書,甚至進行各種運動,總之上學不用「太緊張」的。她說﹕ 「我不認為學生多寫一些字就會叻一些,我們的課程設計是因應小朋友的能力和興趣編製,不主張教深啲。我近年到訪很多國家如德國、荷蘭等,那裏的小朋友不用寫很深的字,它們的教育方向是放長線釣大魚,小朋友應該做一些適合他們年紀的事,當他們建立了基礎,自然會愈讀愈叻。」


初小沒考試 無礙學習

梁校長認同不少歐洲國家的教學方針,認為學習不宜太死板,老師會集體備課和尋找教學資源,希望以多元化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投入學習。救恩的一、二年班只有小量功課,默書不多,更沒有考試,結果顯示學生到高班時亦能夠掌握到學習內容,語言能力也佳,毋須揠苗助長。以語文科為例,一小時的課堂中可以包含6至7種活動,例如圖書分享、唱歌、念詩、資料理解等,最後再以picture dictionary或words bank等形式,請學生寫下那堂所學作總結。高年班學生更加入網上閱讀、分組討論等環節,四年班以上的會採用MacBook、iPad等形式學習,有時更會安排協教老師協助主導老師。雖然小一、二不設考試,但教師會為學生作評估,每學期共有四個報告,設有家長日讓教師與家長講解小朋友的強弱項。


在中文學習方面,救恩實施普教中,而英文科則由有地道英語口音的教師任教,至於其他學科均以廣東話授課。學校會為成績優異的學生安排增潤課程,並容許學生跳班;學習成績稍遜的,教師都會把握時間,如利用小息向學生作個別輔導。


文﹕顏燕雯

協力﹕鍾家寶

圖﹕胡景禧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