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IB課程始於1968年,當時只提供DP(Diploma Programme)課程,對象是16至19歲的學生,畢業生可直接報考入讀大學;及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IB課程再提供PYP(Primary Years Programme)和MYP(Middle Years Programme)課程,分別供3至12歲以及11至16歲的學生就讀。最近,於2012年,IB亦提供了以職業為本,供16至19歲的IBCC(IB Career-related Certificate)課程,這四個課程PYP、MYP以及DP/IBCC,可視為相等於幼稚園小學、中學以及預科課程。
雖然IB提供一條龍課程,適合3歲到19歲的學生,但學校仍可自由選擇在其課程的某個階段,選擇提供階段性的IB課程,或提供全面的IB課程。
28校有基礎PYP課程
翻查IB官方網頁,本地學校提供PYP、MYP、DP以及IBCC的數目分別為28間、9間、29間以及1間,在28間提供PYP課程的學校當中,部分是幼稚園;而由於DP的歷史最悠久和最成熟,故有最多本地學校提供,另外,小部分本地傳統名校除了提供主流本地課程之外,亦同時提供DP課程,令部分較適合IB課程的學生能有另一條出路。由此可見,IB是一個包容性相當高的課程。
就以筆者女兒所就讀的保良局蔡繼有學校為例,十二年的課程分為五年小學、五年中學以及兩年預科課程。筆者所見,校方可以因應本地學生的需要,設計出最適合他們的課程:在小學階段,以雙語英普課程培養學生的兩文三語能力,到初中時開始專科專教,讓學生涉獵不同科目,到高中時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科目,於第十年級應考IGCSE課程,學生在最後兩年,即十一、十二年級才學習IB的DP課程,並以此成績報考本地及海外的大學。
教師須IB組織認證
選擇性提供IB課程的好處是,除了能更靈活設計課程之外,亦可減低教學成本,原因是提供IB課程的學校以及教導IB課程的老師,都必須經過IB組織認證,學校更需為此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而獲得IB認證的老師,亦成為這類學校的爭奪對象,薪金因此水漲船高,所以學校要提供IB課程,可說是「一闊三大」,羊毛出自羊身上,這便會在學費上反映出來。從家長的實際角度來看,只要學生能以最後的DP成績報考大學,並能用類似IB的模式來學習之前的課程便已足夠,認證與否真的不太重要。
(此專欄隔周刊出)
作者簡介﹕本科專研IT,曾任教多間大專院校,自女兒入讀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後,愛女心切,轉攻IB
文﹕邵海祥
雖然IB提供一條龍課程,適合3歲到19歲的學生,但學校仍可自由選擇在其課程的某個階段,選擇提供階段性的IB課程,或提供全面的IB課程。
28校有基礎PYP課程
翻查IB官方網頁,本地學校提供PYP、MYP、DP以及IBCC的數目分別為28間、9間、29間以及1間,在28間提供PYP課程的學校當中,部分是幼稚園;而由於DP的歷史最悠久和最成熟,故有最多本地學校提供,另外,小部分本地傳統名校除了提供主流本地課程之外,亦同時提供DP課程,令部分較適合IB課程的學生能有另一條出路。由此可見,IB是一個包容性相當高的課程。
就以筆者女兒所就讀的保良局蔡繼有學校為例,十二年的課程分為五年小學、五年中學以及兩年預科課程。筆者所見,校方可以因應本地學生的需要,設計出最適合他們的課程:在小學階段,以雙語英普課程培養學生的兩文三語能力,到初中時開始專科專教,讓學生涉獵不同科目,到高中時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科目,於第十年級應考IGCSE課程,學生在最後兩年,即十一、十二年級才學習IB的DP課程,並以此成績報考本地及海外的大學。
教師須IB組織認證
選擇性提供IB課程的好處是,除了能更靈活設計課程之外,亦可減低教學成本,原因是提供IB課程的學校以及教導IB課程的老師,都必須經過IB組織認證,學校更需為此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而獲得IB認證的老師,亦成為這類學校的爭奪對象,薪金因此水漲船高,所以學校要提供IB課程,可說是「一闊三大」,羊毛出自羊身上,這便會在學費上反映出來。從家長的實際角度來看,只要學生能以最後的DP成績報考大學,並能用類似IB的模式來學習之前的課程便已足夠,認證與否真的不太重要。
(此專欄隔周刊出)
作者簡介﹕本科專研IT,曾任教多間大專院校,自女兒入讀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後,愛女心切,轉攻IB
文﹕邵海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