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健波﹕佔中的體會(二)長青網文章

2014年11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1月03日 06:35
2014年11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火山爆發後,地形往往出現新變化,而佔中出現後,本港的政治生態也難免會出現劇變!我認為,至少在政治、經濟、法治及中港關係等層面上,都會有變化,我個人的看法比較悲觀,相信只會變得更差!

明顯地,第一個出現變化的層面,一定是政治環境。佔中始終會有完結一日,但事件已令社會嚴重撕裂,政治爭拗將永無止境!過去,爭拗焦點通常集中在政治或重大議題上,一般經濟及民生問題,仍然可望獲得議會及社會支持,社會雖然面對激烈的政治內耗,但仍然能順暢運作。可惜的是,目前的局勢已令到政府及反對派徹底決裂,反對派議員將會想盡辦法阻撓政府施政,近日已有議員提出不合作運動,政府施政將舉步維艱。


香港進入欲速不達新時代

本港政府過去施政一向快速、高效率,並以此而引以自豪,可惜面對今日的政治氣候,政府及官員必須醒覺,香港無可避免要告別施政高效率的年代,進入欲速不達的新時代。我認為,在這新時代中,政府無論制訂或推銷政策,都要以精益求精的精神,甚至慢工出細貨的心態,務求政策能緊貼社會需求,對真正受政策影響的市民加以關懷照顧,而且政策要做得周密精準,隨時可以面對反對人士的挑戰。官員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要用更多時間做好準備工夫,並且要放下精英的身段,主動到社區聽取民意及爭取支持,有關的工作一定要做得妥妥當當。


我曾經參加立法會一個考察團,到南韓了解當地處理廢物的經驗,原來當地興建焚化設施時,亦遇到居民強烈反對,南韓官員花了大量時間做解釋的工作,並坦誠與居民深入溝通,開了數以百計的會議,包括帶居民代表到海外參觀最先進的焚化設施,又安排著名的專家向居民解釋,最後更為居民提供電費補貼及美化社區,做法情理兼備,最終都說服到居民同意。我們見到南韓成功的經驗,亦應了解到當地官員深入社區做了大量工作,成果得來毫不容易,值得我們借鏡。我相信,政府首先要明白社會趨勢的重大變化,並改變政府行事方法,推動政策的工作才有機會成功。


另外,我想指出,網上社交媒體的影響力已經去到可以影響年輕人的集體意志,政府對此似乎未有足夠的重視。回歸前,港英政府施政相對簡單,只要透過傳統的諮詢渠道,得到各界領袖的認同,政策就可以推行。但今日社會,除了要面對傳統渠道外,政府還要面對網上新媒體公審式的批評。須知道,網上的虛擬世界充斥住各樣毋須負上責任的意見,有不少都是相當極端,消息亦都真假混雜,激進者容易透過新媒體將政策醜化及荒謬化,以凝聚更多反對的聲音。所以,政府應更主動去面對網上新媒體,對於網上一些以假亂真、以偏概全,甚至是非顛倒的批評,官員要用清晰的理據,及時駁斥,否則日後就算有理亦講不清。


同時,官員聽取民意時,亦應分清楚什麼是真正市民的需要,而無理的要求則要駁斥,不能毫無原則地去滿足不合理的苛索,將聽取真正民意變成不問因由去取悅民意,結果聽民意不成反被民意戲弄,施政一樣會走入死胡同。我相信,政府官員以後都應以此為座右銘: 「理直氣壯、欲速不達」。


其次,不能不提法治精神的問題,目前發生的事件實在令到親者痛仇者快!正如大律師公會所言,本港法治危如累卵、破在旦夕!我們過去一直將法治精神奉若拱璧,但現在法庭頒下的命令竟然有法律學者可以置之不理,有法律背景的議員可以視若無睹,有學生竟然說會接受起訴亦不會遵守法庭命令,實在令人震驚。


我希望他們都能看清楚大律師公會的聲明,特別是以下幾句:「當法庭命令受到群眾故意集體違抗,必然引致直接冒犯法治的惡果。同樣,公開呼籲群眾集體違抗適用於他們的法庭命令,法治必遭侵蝕,這是無可置疑的。」


中港互信互諒才有出路

須知道,香港今日的成就,法治是最重要的基石,今日有懂得法律的人帶頭不尊重法庭,他日必會有人有樣學樣,日積月累,任何的基石都會倒塌。事實上,佔中事件原本未必會對本港長遠經濟有巨大影響,但法治的鬆弛,就可能引起軒然大波。有外資公司的朋友對我表示,原本以為香港政治穩定及崇尚法治精神,不會比新加坡差,但現在開始感到憂慮,擔心投資得不到保障。試想想,外資原本對本港最有信心,就是法治精神,假如他們信心動搖,後果會如何?


此外,佔中事件即使完結,但激烈的抗爭風氣將會成為社會的常態。過去,本港的示威文化中,即使有激烈的衝擊事件,但始終是少數,大部分示威請願者都是和平理性及服從警方安排,但今日示威者可以霸佔馬路、與警察對抗,甚至不理法庭禁制令,而政府至今束手無策,其實助長了這種激進思想。市民將來要爭取權益,無論事件大小,可能都走去霸佔馬路或衝擊政府,和平請願將再難有市場。同時,經過佔中事件的演練後,社會上將有一大批有組織能力及能與警方對抗的示威者,相信大型、激烈的示威事件將會不斷發生,市民應有心理準備。


最後,中港關係亦難免受影響。回歸初期,中央以高度信任的方式,落實港人治港,但17年來,中港關係愈走愈遠,佔中事件更令中央擔憂,相信在中央權力範圍下一定會對香港看得更緊。無論如何,中港互不信任的情况,一定對本港有很大的傷害,本港經濟及金融架構早已與內地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如果兩地經貿合作步步為營,本港經濟難望有大發展,亦會令外國投資者對本港失去信心。至於政治方面,我個人認為,中央亦明白到民主化對香港及中國的重要性,香港對國家來說,正好是一塊試驗田,試驗如何用摸着石頭過河的原則,逐步去落實民主化,如成功落實各方都會得益。所以,中港能夠維持互信互諒的關係,而非對抗的關係,香港才會有出路!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

(佔中的體會二之二)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