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曾志豪﹕雨傘滿月檢討長青網文章

2014年10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0月31日 06:35
2014年10月3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由佔中變成雨傘運動,有人認為,今天這場運動已非佔中,三子不如歸去,更有說出難聽的什麼三子「抽水騎劫」,我覺得這是對三子極大的侮辱和不公。


佔中運動早期的不斷商討日,的確令人不耐煩,但無可否認,反覆吟誦的「和平與愛」,為今天3個佔領區的和平氣氛,奠下基礎。這是運動前期的角色。


佔中三子在運動發起後,也有一種保護學生的角色。最近的廣場公投,很多人都認定是佔中三子做主動,即便如此,這個提議,也是得到了雙學的同意才實行。


但結果出來罵聲一片,人人都把矛頭指向戴耀廷,到公投突然取消,按理也應該是集體負責,共同面對,但結果解畫受靶的也是佔中三子,大家都認定學生是「受害人」。


我不知道這種醜人角色是否他們雙學三子的分工共識,但明顯佔中三子,特別戴耀廷,有一種硬食黃連的感覺。


從積極角度看,佔中三子替學生卸除了政治責難,那麼我們要問,下一步,當三子淡出,以後的政治風波,誰來面對?

如果雙學要親身上陣硬食,會否影響他們在運動中到目前為止那種「高大全」的形象?

學生稱這是一場世代戰爭,成年人的某些包袱或許成為障礙,譬如六四情意結,那種學運的悲慘下場或許限制了成年人的想像空間。


不過,六四經驗也有一定參考價值,譬如當年學運,雖受到政府強力打壓,但卻得到北京市民空前熱情支持,甚至有各界罷工聲援學生;今天的雨傘運動,即使有偽造民意的僱傭兵打手,但也實實在在有自發的市民埋怨反對,這方面實難和天安門學運的各界大團結對比。


如果下一步,學生還要發動更大規模的不合作運動,不得不小心評估民意的天秤。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