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大徐家健﹕置業難非關民主長青網文章

2014年10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0月30日 21:35
2014年10月30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佔中事件持續了一個月仍未平息,參與者普遍說是為了追求「真普選」,但也不少是藉此表達對社會的不滿。近年與友人在報章發表大量經濟分析文章,並剛出了新書《本土不敗——全球化下的香港出路》的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客席副教授徐家健便指出,從他所接觸到的學生和部分佔中人士,當中有一些是因為樓價高和置業難而上街,但是否香港有了「真普選」便可將問題迎刃而解?還是要另尋出路?


徐家健指出,置業難其實由兩大因素構成,除了因為樓價高,也是市民收入追不上所造成。他指出,與20年前比較,現時大學畢業生出來工作的收入,沒有明顯增長,但樓價卻以倍數上升,年輕人上車自然變得困難,但這未必可單純歸咎於香港回歸了中國,又或沒有民主或「真普選」。


經濟全球化 壓抑工資增長

徐家健表示,「年輕人現時面對較前激烈的競爭,原因之一是經濟Globalization(全球化),這是全球各國都要面對的挑戰,並非是政府施政失誤所造成」。他認為,「工作競爭全球化,會壓抑了工資的增長,年輕人除了希望政府能夠幫助,也要看看自己要如何配合,以及找到新的出路」。


「一些人覺得買不到樓,便等同沒希望,其實在我成長的上世紀八十年代,並不是個個人都認為必然要買樓,不過當樓價長期攀升後,人們才會比較有樓與沒有樓的分別。然而,在外國靠買樓致富的人比例不高,只是在香港,因一些特殊因素,才造成了過去香港樓市長期大升,年輕人在買樓以外,其實並不是一定沒出路。」


徐舉例,最近在美國成功上市的阿里巴巴,其創辦人馬雲既沒父蔭,也不是靠地產致富,卻因能看到內地網上經濟興起的大趨勢,加以配合和創新,現在擁有2000多億元的身家,較香港2013年全年新盤銷售金額還要多出一倍!

時代在變 地產致富非必然

「香港以往確有不少人靠地產發了達,但時代在變,過去成功的方法,未來未必一定可複製。有一些人會說,高租金令到年輕人創業難,但也確實有人透過網購而成功創業,不能將所有困難都歸咎於『地產霸權』。」


哪香港政府推出如各種辣稅打壓樓價又是否合適?「推出辣稅是管理需求的方法,但同時也減少了二手業主的放盤意欲,現在只看到交投減少了,卻看不到樓價明顯下調,更看不到市民變得容易置業。當然,政府也在積極增加土地供應,但阻力不小,比如申請改土地用途,又或環評時,往往都見到阻力,提供土地和建樓進度減慢,便變相增加了起樓成本,最後又會反映在樓價之上。」


樓價真大跌 未必人人開心

徐又指出,如果香港樓價大跌,未買樓的一半可能會高興,但已有樓的另一半卻會很難受,並不容易找到平衡點。「當然,樓價微跌而穩定下來,讓人們的收入改善,慢慢追上樓價,可能是最好的方法,但這又談何容易?年輕人還是讓自己增值,才是最實際,而過去樓價長期大升,也確實有一半人能買樓上車,便說明了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失敗的,也有成功應付經濟挑戰的一群。」


明報記者 陸振球

攝影 陳淑安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