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法國的波爾多,每年均上演一齣秋天的童話。本來嫩綠的葡萄樹,漸變金黃,清爽的微風拂袖而吹,樹梢上成熟而豐盛的黑色果實,已載滿新鮮的汁液。葡萄園農夫靜待時機,收割採摘、分類、榨汁,經歷一至兩次的發酵過程,把酒珍藏於木桶內,放置12至15個月,待它成熟。
2014年的秋天佳釀,要兩年後才能品嘗,但秋收時分,親訪波爾多的葡萄田,呼吸甜美的氣味,欣賞收割情况;參觀酒莊了解新科技,親嘗第一口果汁,是旅遊一大樂事。
Margaux產區——尋找神之水滴「第二使徒」
位於波爾多Margaux區的「三級莊」Chateau Palmer(酒莊級別詳見另稿),近年名氣極盛,要感激日本漫畫《神之水滴》。故事提及世上有12瓶最好的佳釀「十二使徒」,並把1999年份Palmer列為第二使徒,形容它有女性的溫柔特質。今次到訪,記者好奇欲試神級精華,探訪後發現,土壤、葡萄混合比例、造酒科技,是Chateau Palmer三大成功之道。
Chateau Palmer釀酒師深信,泥土質量是成敗關鍵。Palmer亞洲市場部代表Liu解說,這裏的葡萄樹齡約70至80年,一直由莊園打理,打理方法一致,故能種出高質素的果實。他們用以釀酒的比例,Merlot(梅洛)及Cabernet Sauvignon(赤霞珠)各佔47%,其餘是Petit Verdot,與其他偏重Cabernet Sauvignon的左岸酒莊明顯不同(左右岸酒莊分別,詳見另稿)。其實左岸偏重Cabernet Sauvignon,正與土壤有關,因為左岸土層以礫土為主,較適合Cabernet Sauvignon生長。「百多年前,Palmer莊主獨愛Merlot風味,這葡萄難種,早熟、皮薄,但味道柔和,入口溫順,沒有太厚重的單寧,細嘗後回甘很長。」
1814年,英國少將Charles Palmer買下葡萄園,以自己姓氏來命名。至今由兩大酒批發商家族的後代共同擁有,並有大批股東,屬於集資的超級大莊。資金充裕,自然有利發展最好的造酒技術。每年葡萄收採後會放置在分類桌,以人手剔除外觀不佳的送到X-Tri機器內,以紅外線篩選有問題的果實,就像我們照X光,準確度極高。「很少莊園添置這機器,因為成本高,每年只用在收成時的幾天。」
此外,他們又採用一部專為壓榨果皮果核的機器。「這是最深色最澀的精華,它是很重要的元素,像中國豉油的『頭抽』,在釀酒最後期有需要時添加。」
查詢﹕http://www.chateau-palmer.com
Pauillac產區——平衡傳統與科技
遊過著名產區Margaux後,一定要來心臟地帶Pauillac產區,是每年梅鐸馬拉松舉行的起點。此區的酒極具「爆炸力」,單寧充足,入口辛辣有層次。今次選擇參觀Chateau Pontet-Canet,因它在香港銷情良好,屬第五級的列級莊,價錢較相宜,不會因名氣大而價錢高不可攀。葡萄酒風味來說,是典型的左岸風格,帶強烈的橡木桶味道,兼有厚實的酒體,單寧重,可作收藏之用。
酒的骨幹是65%的Cabernet Sauvignon,他們的葡萄農地有80公頃,60公頃專種Cabernet Sauvignon。酒莊另一最大的特色,是在2004至2010年這段過渡期,把所有農地變成有機種植,不再使用有害的化學肥料,添加幾隻馬兒在葡萄園工作。馬兒屬於生物鏈中的一環,在泥土裏施肥,讓土地直接獲益。
酒莊代表Alice說﹕「自1999年份的酒開始,現任莊主Alfred Tesseron引進新的小箱子收採法,以取代傳統方法。以往人手收割後,員工把剪下的葡萄集合在大籃子,送到貨車,填滿一個大容量的貨櫃,才把它們送到分類桌,不少葡萄因而被壓扁,有機會氧化;如今以小箱子裝載,可減少破壞。」
Chateau Pontet-Canet還保留有19世紀興建的Vat Room(釀酒室),亦會使用天然水泥造的21世紀發酵桶。兩種分別使用,讓酒體入樽前作多樣的混合。酒莊嘗試在新舊之中尋找平衡,難怪能釀造到出色的葡萄美酒。
查詢﹕http://www.pontet-canet.com/index-en.php
【自駕訪尋大小莊園】
自駕遊,無疑是游走葡萄園較自由自在的旅遊方式,感覺非常自由,在波爾多產酒的小區之中穿梭,十分方便。在參觀酒莊之時,從莊主或管理人員口中,聆聽他們的造酒哲學,必有所領悟。
四級老莊 注重風土
來到Saint-Julien-Beychevelle,打開古老大閘,與四級莊Chateau Branaire-Ducru的莊主Patrick Maroteaux會面。Patrick本來在巴黎經營糖廠,1988年買下莊園後,最初兩年兩邊奔波,發覺無法全心投入釀酒,結果全家搬到城堡定居,全情投入酒莊業務﹕「我深信Terroir(風土)在葡萄酒釀造之中的重要程度,達90%。其餘的例如天氣,會影響到該年的收成,但以現今的釀酒技術,可彌補不足。」
Patrick又說,在自己的造酒王國中,最重視三件事﹕「第一是原材料,即葡萄本身,由好的土壤種植出的葡萄,是最重要的資產;第二是新鮮度,在最佳時候收採最佳的果實,確保它在最巔峰狀態;第三是典雅度,如何造出優雅的細節,是在aging時必須操控的事情。」
Patrick期望維持葡萄酒穩定,每年釀出風格一致的酒。近年他開發另一副牌酒「DULUC」,他說不少酒莊把較次等的葡萄做副牌酒,但他的理論是﹕「我們要把每年Chateau Branaire-Ducru造出一樣風格,例如使用55年樹齡老樹種的葡萄等,所有程序不變。但我們總有些葡萄樹是相對年輕,於是用它們的果實做副牌,所以說,副牌酒不是次等葡萄,只是風味不像正牌酒歸一。」
查詢﹕http://www.branaire.com
年輕繼承人 親力親為
事無分大小,有人選擇親力親為。同樣在Pauillac區,Chateau Fonbadet的年輕女莊主Pascale,從父親Pierre手上接管莊園後,成為Peyronie家族這一代的繼承人。Pascale從小在葡萄園長大,雖主修法律,但生活從未離開葡萄酒。
Pascale說﹕「早在17世紀,我們Peyronie的祖先便居住在Pauillac,至20世紀,我曾祖父是Chateau Lafite-Rothschild酒莊的經理,祖母亦在Chateau Mouton-Rothschild擔任管理層。後來我祖父Robert買下今天Chateau Fonbadet這土地,父親Pierre在1963年起推行改革,由最初只得6公頃的土地,不斷買賣擴建,至今已有20公頃。」
Pascale堅持參與每項工序,從下田開始,到收成季節測試果實,訂立收割日期。在分類枱,她更與一眾員工一起忙碌選葡萄。釀酒時,她監管發酵過程,最後與經理一起決定裝桶aging的時間,她直言十分享受在葡萄園工作。
查詢﹕http://www.chateaufonbadet.com
家庭小莊 價廉物美
離開波爾多前,發現區內有很多家庭式經營的小莊園,名字不算響亮,但絕對價廉物美,10歐元(約99港元)便可購買一支不俗的佳釀。
Haut-Médoc區的Chateau Croix du Trale,由Négrier家族擁有,如今已傳至第三代人,莊主兩口子齊齊在田裏工作,打理約14公頃的葡萄園。因為是小本經營,他們選擇用機器收採葡萄。1999年以前,他們主要提供葡萄予大酒商,生產區酒;及後才自己釀酒及入樽,有自己的品牌。
他們每年約生產3.5萬箱紅酒,當中玫瑰酒6000箱,其餘是紅葡萄酒,以50% Cabernet Sauvignon及50% Merlot為主。他們的酒於2011及2012年度獲評為Cru Bourgeois級(自2010年起每年頒發的新級別評估,以品質為標準),經試酒後,味道果然具層次,果味豐富有潛力。若在莊園直接購買,每瓶只是9.5歐元起(約94港元,包括2011及2012年份),怎可錯過?
地址﹕4 route du Trale, 33180 St Seurin de Cadourne
查詢﹕05 5659 7273
【品酒導師﹕2014好年份】
具英國WSET導師資格的Rebecca,剛到訪波爾多,參觀了29家酒莊,包括梅鐸區12家、右岸17家,主要跟隨當地的葡萄酒顧問,到處品味發酵中的葡萄汁狀况。「正值秋收,見識到各家不同規模的葡萄酒莊的做事方式。此行最難忘是在中級酒莊Chateau Beaumont,首次踏上一台採收機,親睹它如何搖晃葡萄樹,令葡萄跌進盛器內;我試駛了一段路,殊不簡單!」
Rebecca說,與各家酒莊莊主了解後,大致認同2014比2013年份好得多﹕「今年9、10月初常放晴,既乾爽又陽光普照,加速葡萄的成熟,不論是Cabernet Sauvignon還是Merlot的質素都很好。我嘗過一些果汁和快要發酵成酒的樣本,味道十分平衡優雅!」
【一河相隔 產物大不同】
波爾多(Bordeaux)是阿基坦區內吉倫特省(Gironde)的首府,位於法國的西南部。然而說波爾多葡萄酒,產區則很廣泛,Girdonde River的左右沿岸,以及分流往Garonne River及Dordogne River兩邊的盆地,可細分很多產酒區,統稱波爾多酒,我們常聽的左岸、右岸,就是來自這分類法。
左岸最著名酒區Médoc(梅鐸)以種植Cabernet Sauvignon為主,名氣大的小區如Margaux、Pauillac、Saint-Julien、Haut-Médoc等,當中有香港人熟悉的拉菲、瑪歌等酒莊;右岸則以Saint-Émilion及Pomerol為首,造出以Merlot為主幹的紅葡萄酒。
【波爾多1855葡萄評級制】
波爾多最著名的酒莊都有評級,來自1855年由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下令所制定,稱為「1855 classification」,目的是在巴黎世博會期間,向全球推介波爾多葡萄酒。波爾多商會將編制評級的任務,交給波爾多交易所屬下的經紀人公會,他們都是極富經驗的酒商,多年來評估酒莊的風土、名氣及品質來評選,為梅鐸區紅酒分出五大級別,由最高的一級莊至五級莊,共61家列級。
【單車遊市中心 四通八達】
首天或最後一天,不妨在波爾多市中心住一晚,城內有餐廳及博物館等,資訊發達。市內可使用電車或租單車代步,均可到達主要景點,包括沿河岸富有古代建築特色的Aquitaine Bridge,拍攝經常變化的Place de la Bourse噴水池。在Sainte-Catherine Street步行街購物,當中有不少古老教堂、細小的凱旋門或鐘樓,是昔日古城遺留的建築物。
若對波爾多葡萄酒歷史有興趣,可到Wine and Wine Trade Museum(http://www.mvnb.fr),不少絕迹市面的珍藏佳釀都展示在博物館內。如往旅遊局索取區內莊園的資訊,可參加即日試酒團,在城內酒窖,由專業品酒師教你品嘗波爾多酒。
【住小鎮B&B 推介地道景點】
貼近葡萄園產區的小鎮較為樸素,因而建議大家尋找B&B民宿,方便了解最地道資訊,駕車往葡萄園亦省時方便,無論在Margaux、Pauillac、Saint-Julien等產區都是不錯的選擇。建議只住在一間B&B,毋須每天轉換下榻地點。記者今次入住小鎮Cadourne的B&B Medoc Estuary Sarah,距Pauillac約半小時車程,與屋主(圖16)及小動物共度幾天,更獲推介附近郊遊路線及靚景餐廳。
查詢﹕http://www.airbnb.com
【飛機上品美酒】
喜歡葡萄酒的旅客,乘搭瑞士航空飛蘇黎世的長途機便最適合不過,因為機艙內提供不同國家、不同風味的酒。其中,隨晚餐提供多款紅白酒選擇,除必然供應的瑞士白酒,亦經常包括法國Chablis白酒與波爾多Médoc紅酒。即日起至10月31日預訂機票,經濟客位飛歐洲由$3500起,商務客位$24,000起,旅遊日期為明年1月15日至3月10日。
查詢:http://www.swiss.com
【注意事項】
1.最初規劃自駕遊時,可擬定租車地點,建議先在香港透過租車公司預約。
2.建議租用GPS並購買電話卡,使用google map輔助,留意流動數據用量。
3.油站不難找,大多數是自助形式,自己入油後到油站便利店付錢即可。
4.整個行程可規劃5至7天,每日駕車到兩三間酒莊參觀,建議預約。
5.駕駛者的酒精攝取量,在法國的限制是0.8mg/ml,大約飲多於一杯100ml便不建議駕車。
6.晚上於葡萄園開車,因路燈欠奉,必須開啟車頭燈,留意車速限制。
註﹕現凡於法國、英國、德國、意大利、荷蘭、瑞士、西班牙、比利時等歐洲國家,租用Hertz自駕服務六日或以上,即享額外免車租1天,預約時請聲明PC#113035。優惠至12月31日。
查詢﹕http://www.hertz.com.hk
【旅遊錦囊】
簽證﹕特區護照及BNO可獲免簽證
貨幣﹕1歐元約兌換9.8港元
航班﹕瑞士航空經蘇黎世往巴黎,票價$3540起,查詢http://www.swiss.com
交通﹕從巴黎往波爾多可選乘高速火車TGV,需時約3小時15分鐘,價錢由89歐元(約880港元)起,查詢http://www.sncf.com/en/passengers
旅遊資訊﹕http://www.bordeaux.com/cn(波爾多酒)
http://www.bordeaux-tourism.cn(波爾多旅遊局)
協力﹕瑞士航空、Hertz HK
文、圖﹕徐影珊
編輯﹕翁昕歆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