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馬拉拉獲得和平獎,對女性及兒童來說是一次精神鼓勵,因為現實生活仍然有很多孩子沒有機會上課,兼要當苦工,女孩子不單不許上課,甚至連性器官也被閹割,只能當作一生殖器具,感情、歡愉、家庭、教育這些我們視作理所當然的元素皆被剝奪,說我們文明,但有時我們比禽獸更不堪。
禽獸只為了爭取生存的權利才會進行捕殺,而我們為了佔有而不擇手段,馬拉拉頭部中槍之後仍然鍥而不捨的為小朋友及女性爭取她們應有的權利,得獎是實至名歸。
權利是新鮮事物,一百年前中國人或許不太知道什麼是兒童權利,什麼是女性權利,什麼是公民權利,甚至連動物權利更加是不知其所以然,狗隻可以保衛家庭,但有時是食物,牠竟然也有權利嗎?
體會文化差異
我九歲時,媽媽在尖沙嘴街頭用木棍打我,有一對外國夫婦勸她不能對我用暴力,我母親理直氣壯地回答﹕他是我的兒子我怎樣做也可以。語言不通,情理不通,文化差異。我覺得母親打我沒有什麼不妥,母親愛惜我,也覺得打我們沒有什麼不妥,或許這就是文化背景吧。
今天我會這樣做嗎?
是我進步了還是社會進步了?
我相信我的兒女他們也不能忍受我的責打。
我自己覺得自己也進步了,小時候看見別人吃狗肉沒覺得有什麼不妥,只是覺得自己的同情心比他們豐富,我不會推倒枱椅,也不會和他們反面指他們禽獸也不如。
今天我會報警,我連魚翅也不吃了。
今天我認為過分催迫功課,讓上課成為懲罰也是罪行之一。
家中變了政治討論區
我的女兒變成了我家庭類似監警會的委員,對家務助理不能大聲斥喝,每一次接受服務之後要回禮說聲多謝,從來不關心政治的小妹妹,自從928事件之後,她問了我很多香港政制的問題,又看了很多相關的文章,觀點當然是西方媒體的主流價值,從前晚餐大概是四十五分鐘時間,有十五分鐘用來聊天說說是非,現在是從香港的情况談到世界局勢,談到中國近代史,由文化大革命到前陣子的蝗蟲論,飯桌的討論時間幾乎多了一倍,非常政治化,難得是她有俠女之心,但也通情達理,對於大陸人的一些不文明行為,我為她詳細解釋背後的文化背景,在包容的背後可以用理由說服別人,有需要時也可以直斥其非,我時常强調不能用惡言之態解釋良好動機或意願。
今次學生運動不單是群體之間的關係,也破壞了家庭成員的關係,也興起了國際學校學生對香港本土感情的回歸,她班裏的香港學生絕大部分都有這種傾向,明年考大學之前,我不知她會不會突然間要轉向讀法律,我以前覺得她對政治漠不關心,有點不以為然,現在怕她過分投入,我從家庭的微博觀察擴及宏觀角度得出的感受,這一代的teenager會在精神狀態靠近台灣,在生活層面回歸本土,於意識形態跟內地分道揚鑣,要等待習近平行清廉、專權又具效率的新加坡模式後,九十後才會和內地復和。
我女兒曾經很驚訝地問我﹕「爸爸為什麼十年前你會有帶我們到北京讀書及居住的念頭呢?」我打了一個突!不知如何回答,我說十年前北京的天很藍,交通不是堵得那麼厲害,樓價便宜又有風格,我可以上網看報及聽反動的電台,北京人接納外省人,性格爽朗……貪污沒那麼明目張膽,入骨入髓。
考驗父母智慧
在朋友間,他們對大陸嗤之以鼻,太太常笑說我是親大陸的,如果想起要到北京居住一段時間,肯定不會憎恨她,對她是有感情的,我記得那時中央民望比港府高,但今天我要向孩子們細述中華文化的內容時,台灣是最好的寫照。
我常向他們明示暗示結婚對象最好是中國人,或者起碼是吃飯的民族,最好在香港定居,但今天香港人在教育方面,已讓家庭柔性撕裂已久,如今再來政治撕破關係,香港如何走下去,需要家長們的智慧。
作者簡介﹕一身兼數職,導演、專欄作家、演員等,最享受的還是在家擔任CEO
文:張堅庭
禽獸只為了爭取生存的權利才會進行捕殺,而我們為了佔有而不擇手段,馬拉拉頭部中槍之後仍然鍥而不捨的為小朋友及女性爭取她們應有的權利,得獎是實至名歸。
權利是新鮮事物,一百年前中國人或許不太知道什麼是兒童權利,什麼是女性權利,什麼是公民權利,甚至連動物權利更加是不知其所以然,狗隻可以保衛家庭,但有時是食物,牠竟然也有權利嗎?
體會文化差異
我九歲時,媽媽在尖沙嘴街頭用木棍打我,有一對外國夫婦勸她不能對我用暴力,我母親理直氣壯地回答﹕他是我的兒子我怎樣做也可以。語言不通,情理不通,文化差異。我覺得母親打我沒有什麼不妥,母親愛惜我,也覺得打我們沒有什麼不妥,或許這就是文化背景吧。
今天我會這樣做嗎?
是我進步了還是社會進步了?
我相信我的兒女他們也不能忍受我的責打。
我自己覺得自己也進步了,小時候看見別人吃狗肉沒覺得有什麼不妥,只是覺得自己的同情心比他們豐富,我不會推倒枱椅,也不會和他們反面指他們禽獸也不如。
今天我會報警,我連魚翅也不吃了。
今天我認為過分催迫功課,讓上課成為懲罰也是罪行之一。
家中變了政治討論區
我的女兒變成了我家庭類似監警會的委員,對家務助理不能大聲斥喝,每一次接受服務之後要回禮說聲多謝,從來不關心政治的小妹妹,自從928事件之後,她問了我很多香港政制的問題,又看了很多相關的文章,觀點當然是西方媒體的主流價值,從前晚餐大概是四十五分鐘時間,有十五分鐘用來聊天說說是非,現在是從香港的情况談到世界局勢,談到中國近代史,由文化大革命到前陣子的蝗蟲論,飯桌的討論時間幾乎多了一倍,非常政治化,難得是她有俠女之心,但也通情達理,對於大陸人的一些不文明行為,我為她詳細解釋背後的文化背景,在包容的背後可以用理由說服別人,有需要時也可以直斥其非,我時常强調不能用惡言之態解釋良好動機或意願。
今次學生運動不單是群體之間的關係,也破壞了家庭成員的關係,也興起了國際學校學生對香港本土感情的回歸,她班裏的香港學生絕大部分都有這種傾向,明年考大學之前,我不知她會不會突然間要轉向讀法律,我以前覺得她對政治漠不關心,有點不以為然,現在怕她過分投入,我從家庭的微博觀察擴及宏觀角度得出的感受,這一代的teenager會在精神狀態靠近台灣,在生活層面回歸本土,於意識形態跟內地分道揚鑣,要等待習近平行清廉、專權又具效率的新加坡模式後,九十後才會和內地復和。
我女兒曾經很驚訝地問我﹕「爸爸為什麼十年前你會有帶我們到北京讀書及居住的念頭呢?」我打了一個突!不知如何回答,我說十年前北京的天很藍,交通不是堵得那麼厲害,樓價便宜又有風格,我可以上網看報及聽反動的電台,北京人接納外省人,性格爽朗……貪污沒那麼明目張膽,入骨入髓。
考驗父母智慧
在朋友間,他們對大陸嗤之以鼻,太太常笑說我是親大陸的,如果想起要到北京居住一段時間,肯定不會憎恨她,對她是有感情的,我記得那時中央民望比港府高,但今天我要向孩子們細述中華文化的內容時,台灣是最好的寫照。
我常向他們明示暗示結婚對象最好是中國人,或者起碼是吃飯的民族,最好在香港定居,但今天香港人在教育方面,已讓家庭柔性撕裂已久,如今再來政治撕破關係,香港如何走下去,需要家長們的智慧。
作者簡介﹕一身兼數職,導演、專欄作家、演員等,最享受的還是在家擔任CEO
文:張堅庭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