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舉民主未必帶來經濟繁榮長青網文章

2014年10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0月21日 06:35
2014年10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民主能否正面影響經濟和民生,要看那是怎麼樣的民主;况且語文自有它的局限性,何謂民主可以有不同的解讀。


如果民主被理解為「真普選」,意指沒有篩選提名制度的普選,則真的是太狹隘的看法。即使偏重西式民主的Global Democracy Ranking,在評估民主程度都並非獨沽一味,在政治權利以外同時參考公民自由、兩性差距、新聞自由、清廉指數、政要更替等項目。


不少新興國家 現民主退潮

沒有篩選提名制度的普選,歷史上不見得對經濟和民生產生過什麼正面的作用。近50年新晉的民主國家,就數不出多少個堪與亞洲四小龍相比、聲名鵲起的經濟蓬勃的國家。近年,不少新興民主國家更走反自由之路,變成Zakaria稱的不自由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2013年耶魯大學出版社新書索性就以「民主退潮:中產階級的反叛和全球代議政府倒退」為題,指出近年急促膨脹的中產階級在世界政治舞台上舉足輕重,他們都以穩定大局為重。


民主國家 近年選舉質素降

眼見選舉民主不但沒有帶來緊榮,卻反帶來貪腐,在非洲,自阿爾及利亞至津巴布韋,人數與日俱增的中產往往支持軍隊,打壓民粹民主;在南美乃至亞洲,由玻利維亞和委內瑞拉至菲律賓,對民主不再存寄望的中產,跑到街頭抗議,又或以司法政變方式,移走不受歡迎的政治領袖。


根據Bertelsmann Foundation的調查,2006至2014年間,實行民主政制國家/地區中,選舉質素明顯下降(指數由8.51跌至7.92),很多民選政府更箝制人民集會結社的自由、限制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甚至侵犯個人自由。任意使用公權力損害法治的指數上升了0.36。有趣的是,在129國家/地區中,排名第一的是台灣。台灣的經濟表現,乃至對人身安全的保障,從高雄爆氣事件和劣質油事件觀之,都乏善足陳。


國家強化法治 港反其道行

如果民主被理解為法治的落實、自由公平的市場,和積極回應市民在人身安全、私有財產的保障、良好的基建和居住環境、優質的教育和醫療、則民主當然對經濟發展大大有利。四小龍在未有選舉民主之前的成功就是最佳的證明。如果能在法治下落實選舉民主,更是錦上添花。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速崛起,何嘗不也是靠市場化、人身安全、私有財產的保障、大大改善的基建和教育等因素?然而,時至今日,國家要更上一層樓,就必須重建國民乃至外資對中國以法治國的信心。是以四中全會以此為主要議題確是適時之舉。如果此際香港反其道而行,自損法治,則筆者只能無奈地為香港新一代悲哀。


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何濼生 濼觀天下]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