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執筆之時,學聯和政府將要展開對話。各界一方面期待對話可打破僵局,另一方面對能否有成果十分悲觀。綜合過去幾星期不同人士已提出的意見和筆者的分析,可商議的空間包括:
(1)由特區政府向人大常委會提交補充報告。此建議早前已由學聯向政府提出。最近亦有學者、專業和宗教界人士發起簽名運動,呼籲特區政府透過補充報告如實反映香港最新的發展,「讓人大常委考慮是否需要就8•31決定作出補充或闡釋」。(見《要求政府恢復對話 向人大提交補充報告》聲明)
(2)爭取提名委員會組成全面民主化。呂大樂10月5日於《明報》的文章已有此建議,這包括取消公司票和擴大一些界別的選民基礎等。10月20日明報報道的調查反映此建議有相當的民意支持。
(3)爭取一個公平、開放、並能充分反映民意的「入閘」機制。這機制的設計可包括公民推薦、初選、相對低門檻等元素,作為獲得「參選人」資格的程序,和令提名委員會作決定時有民意基礎作參考。這機制讓提名過程有彰顯民意的機會,亦可提高提名委員會的問責性。另一方面,一個包含公民推薦和初選元素的選舉,有助整合社會上不同界別的利益和令最後當選人的政綱能反映大多數選民的意願。
(4)人大常委會對8月31日的決定作補充說明,明確表示特區政府可就2022年行政長官選舉辦法的修改再啟動政改五部曲。這做法應該是憲制所容許的,完全不牴觸人大常委會早前的決定,也不損害中央的權威。但卻可給市民一個希望:目前大家不滿意的制度,還是有修改的機會。
我一直認為,建議(1)補充報告是一個好建議,可以馬上讓政府及學生暫時和解並結束佔領運動,使局勢得以緩和。可是,政府到現在為止的回應並不正面。如果同時爭取落實建議(2),(3),(4),應可增加各方的迴旋空間,為爭取真普選邁出有建設性的一步。
不論提交補充報告的建議能否落實,如果政府能明確對(2)和(3)作出原則性的承諾(即在第二輪諮詢時主動提出提名委員會組成全面民主化和一個公平開放的入閘機制的建議),而人大常委會又願意作補充說明,我相信會有助爭取大多數市民的支持。
作者是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1)由特區政府向人大常委會提交補充報告。此建議早前已由學聯向政府提出。最近亦有學者、專業和宗教界人士發起簽名運動,呼籲特區政府透過補充報告如實反映香港最新的發展,「讓人大常委考慮是否需要就8•31決定作出補充或闡釋」。(見《要求政府恢復對話 向人大提交補充報告》聲明)
(2)爭取提名委員會組成全面民主化。呂大樂10月5日於《明報》的文章已有此建議,這包括取消公司票和擴大一些界別的選民基礎等。10月20日明報報道的調查反映此建議有相當的民意支持。
(3)爭取一個公平、開放、並能充分反映民意的「入閘」機制。這機制的設計可包括公民推薦、初選、相對低門檻等元素,作為獲得「參選人」資格的程序,和令提名委員會作決定時有民意基礎作參考。這機制讓提名過程有彰顯民意的機會,亦可提高提名委員會的問責性。另一方面,一個包含公民推薦和初選元素的選舉,有助整合社會上不同界別的利益和令最後當選人的政綱能反映大多數選民的意願。
(4)人大常委會對8月31日的決定作補充說明,明確表示特區政府可就2022年行政長官選舉辦法的修改再啟動政改五部曲。這做法應該是憲制所容許的,完全不牴觸人大常委會早前的決定,也不損害中央的權威。但卻可給市民一個希望:目前大家不滿意的制度,還是有修改的機會。
我一直認為,建議(1)補充報告是一個好建議,可以馬上讓政府及學生暫時和解並結束佔領運動,使局勢得以緩和。可是,政府到現在為止的回應並不正面。如果同時爭取落實建議(2),(3),(4),應可增加各方的迴旋空間,為爭取真普選邁出有建設性的一步。
不論提交補充報告的建議能否落實,如果政府能明確對(2)和(3)作出原則性的承諾(即在第二輪諮詢時主動提出提名委員會組成全面民主化和一個公平開放的入閘機制的建議),而人大常委會又願意作補充說明,我相信會有助爭取大多數市民的支持。
作者是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