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宏利「巨龍增長基金」近年表現回勇,全賴2011年接手的新基金經理謝企剛主張集中投資,慢慢加重中型股的比重,並押重高增長的科網股。他表示,很多中型股的價值被低估(under-valued),相對大藍籌較易找到具潛力的公司,同時他留意到資訊科投行業的「催化劑」——智能手機的崛起,掀起新的產業及投資機會,認為電子貿易會是科網及零售的未來發展重點。
宏利資產管理大中華區股票投資部執行總監謝企剛2011年加盟,接手「巨龍增長基金」,根據晨星(亞洲)資料顯示,該基金在香港股票類別中過去1年及3年年度化回報打入三強,分別錄得6.86%和14.75%的正回報,而2013年的年度回報率達19.34%,大幅跑贏基準指數及恒指。
持股求質不求量
謝企剛表示,之前基金投資較分散,主要買大藍籌,他則堅持集中投資,所謂「揸得多不如揸得好」,接手後隨即做了一些調整,將股票數目收窄至50至60隻,並多留意中型股的機會。他解釋:「大型企業已有很多人關注,投資價值早被發掘,已很難再找到價值被低估(under-valued)的了,反而中型股的相關研究和報告較少,機會較多。」
他續稱,基金十大持股仍以大藍籌為主,主要是其市值龐大,其實現時中型股與大型股的比例為二比八,比起初接手已大幅提高,未來仍會繼續留意中型股,要做與其他基金不同的方向,基金的表現亦證明這些年的方向是對的。
智能手機成增長催化劑
他選股奉行「GCMV」原則,即增長(Growth)、現金流(Cash flow)、管理層(Management)及估值(Valuation),更強調「催化劑」亦是一大關鍵,催化劑可以改變企業增長動力,就像早前買入的一隻股票,開始轉型生產手機,增長即見上升。
該基金重倉騰訊(0700),佔整體8.4%,整個資訊科技類別佔13.09%,謝企剛不諱言自己鍾情科網股,主要是智能手機的普及化,售價更愈趨平民化,現在幾乎一人一手機,行業生態已改變,重心已由電腦轉至智能手機發展,與兩者兩關的企業及服務,例如主攻電腦系統的Yahoo,亦會被發展手機及其業務的Google所淘汰。
IT業估值不算高
謝企剛又稱,中國的前20十大零售商滲透率遠低於美國的40%,只有12%,競爭未算激烈,存在龐大的發展空間,相信在智能手機的推動下,消費電子貿易化會是未來產業重點,「很多三、四線的內地城市,可能連大型商場也沒有,但網上購物就可彌補,無論你住那裡,都可以將貨品送抵家門,慢慢令消費者由行商場改成逛『天貓』,零售行業的商業模式從而出現重大改變。」。至於估值問題,謝並不否認資訊科技估值高,因為行業已跑出1、2年,一直高速增長,但他指:「亞馬遜(Amazon)估值永遠都咁高,但盈利收入7年期增加約5倍,絕對有支持。」
除了資訊科技,他稱內地居民最需的是醫療服務及環保產業,「隨着國家大力推行醫保計劃,很多本來不吃西藥的人都會試,現時中國的藥品消耗量,僅次美國及日本,以每年消耗量增長率達20%計,預計明年底就會超越日本了。」再加上內地人正富起來,對私營醫院服務需求大增,將帶動醫療器材相關產業有長期的結構性增長。
仍看淡內房 房價「好糟糕」
近月內地已放鬆限購與限貸兩大「緊箍咒」,謝企剛仍然較看淡內房板塊,主要是近年供應量大增,剛需早已被透支,雖然調控開始放鬆,唯二、三線城市的房價仍「好糟糕」,「政府肯花心思去做改革,定向調整方向亦是對的,不怕改革,最怕改革步伐放慢,大家只靠中央放水,股市就不會升。」
他認為,中國將經歷一段長時間的調整期,但最壞的時間已過,未來大方向不變,當局頂多只會微調措施,經濟不會再次大幅放緩。
對於「萬眾期待」的滬港通,謝認為是中國放開資本帳的重要一步,額度及範圍都會逐步提高、擴大,各界正密切關注,但提醒市場對計劃的預期勿過於樂觀,以具差價的AH股為例,是否真的會令投資者轉有折讓的A股,他認為值得大家深思,「首先,一賣一買需要成本,又要面對匯率風險,紅利稅及資本增值稅尚未釐清,除非投資者早對A股有深入研究,否則宜靜觀其變。」
明報記者
[余美玉 基金特區]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