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潘小濤﹕北京對雨傘運動態度的轉變長青網文章

2014年10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0月14日 06:35
2014年10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雨傘運動踏入第三周,表面出奇地平靜,梁振英不再開口閉口的非法集會、絕不姑息,甚至將發射催淚彈責任推給警方前線指揮官。顯然,強硬鎮壓已被否定甚或追究,他才要如此狼狽的撇清關係。與此同時,官媒卻將雨傘運動稱為「動亂」,令人擔心北京在為強硬鎮壓作輿論準備。


上星期六,《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刊登「梅新育」專欄文章,除指摘外國勢力介入,還稱之為「動亂」。這是罔顧事實的嚴重指控,使人想到八九民運《人民日報》那篇臭名昭著的「四二六社論」,將大學生主導的民主運動誣衊為動亂,造成六四慘劇。不過,《人民日報》海外版跟本尊分量不同,而作者梅新育只是商務部研究員,近年蛻變為「毛左」,其文章頂多只是獲黨內鷹派高層認可,而《人民日報》社論才是真正的中共中央立場。


其實,最重要還是習近平的態度,但他從未就此表態,其香港代理人董建華的聲明更是和顏悅色勸學生撤離。黨內第二號人物李克強上周五在德國記者會被問到佔中時說,北京對香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這一方針沒有改變,亦不會改變,相信港人有智慧、港府有能力維護香港繁榮穩定,保護外國投資者的權益、港人的人身安全和財產。


首先,這應是官方的取態,即由特區政府自行處理;其二,態度溫和,就連中共高層不公開再提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也說了;其三,向外資及港人派定心丸,保護其權益、人身安全和財產,八九民運時何曾如此向外資喊話?

「不流血」應是北京暫時的底線,而經過亂射催淚彈教訓後,梁振英再難採取更強硬手段,只能不斷拖延去消耗學生的體能及意志,同時谷起市民怨氣,只有民意逆轉至不再支持學生,才有可能強硬反撲。因此,時間及民意才是政局的最大變數。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