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與以色列科學家研究「糞便療法」,將急凍糞便製成膠囊,供患有偽膜性結腸炎病人服用,初步證實能有效改善腹瀉徵狀。
偽膜性結腸炎由艱難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引起。艱難梭菌天然存在於人體腸道中,一般並無害處。不過服用某些抗生素時會殺死艱難梭菌的競爭者,令其大量繁殖及釋出毒素,引致嚴重腹瀉,甚至可能致命。過往有研究顯示糞便移植可能有助重建腸道的細菌平衡,今次專家便嘗試以糞便作為「藥物」,為腸道補充益菌治病。
取代抗生素 免釋毒素
專家向4名身體健康、體內無抗生素殘餘的捐贈者收集糞便,經處理後製成急凍糞便膠囊,並讓20名偽膜性結腸炎患者服用。患者在兩天內服用15顆糞便膠囊後,其中14人的症狀完全消失,兩個月內沒有復發。餘下6人繼續在7天內服用30顆糞便膠囊,結果4人康復,只有2人仍嚴重腹瀉。
專家指出,過往醫學界曾成功透過管道手術,直接將新鮮糞便移植到有需要病人的大腸內,但移植過程不適,亦對病人構成風險,口服糞便移植法程序簡單,如證實可行,可望讓更多病人受惠。
糞便移植時必須受嚴格醫學監察,捐贈者亦要經過徹底檢查以減低健康風險,專家警告民眾不要自行試驗。研究報告刊於《美國醫學協會期刊》。
(BBC/洛杉磯時報)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