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水墨聯展 好筆功崛起長青網文章

2014年10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0月11日 21:35
2014年10月11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早前各大拍賣行的一輪秋拍,一班來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現代和當代中國、東南亞藝術家,作品都拍得好價。例如香港蘇富比開拍劉煒的油畫《石頭》,估價120萬港元,最後成交480萬元;保利香港開拍艾軒的水墨畫《雁南飛》,估價25萬港元,最後成交約150萬元。


這次水墨畫尤其好賣,有資深收藏家指出,因水墨見筆功,所以價更高。適逢藝穗會正舉行水墨畫聯展,中港韓等地有叫座力的畫家共冶一爐,絕對是秋拍後另一尋寶機會。


水墨畫是中國的傳統技藝,也流傳到東亞其他地區。基本的水墨畫,僅有水與墨,白色部分為畫紙的原色;進階者會加入色彩,例如工筆花鳥畫。中國水墨畫的特點是﹕近處寫實,遠處抽象,色彩單調,意境豐富。傳承至今,水墨畫也有新派出現,更着重寫意,也更抽象,甚至走向超現實。


着重水墨畫功 藏價更高

獲英國藝術史家Edward Lucie-Smith譽為「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中國新生代前衛藝術家代表人物」的谷文達,便是新派水墨的殿堂級人馬。他在今年6月《藝頻》的一則訪問中提過「如今中國當代藝術正處於一個灰色時期,很多藝術家腦子不清醒,不知道在創造什麼東西」,強調要從雙向的角度去看中國傳統和西方文化。


從事畫廊及策展工作多年的常越(Lucie Chang),也覺得新生代的中國畫家缺乏底子,只賣弄創意,不像20世紀初的丁衍庸、朱德群、趙無極等,以深厚的中國水墨畫功,融合西洋油畫的技術及構圖,將中國水墨發揚光大。到了1960年代,傳承中國深厚畫功後繼者已不多,畫風明顯趨向西方超現實、超寫實的油畫派別。1980年代後,中國畫壇就更缺乏有深厚中國水墨畫功的藝術家,也失去一份吸引力。常越發現今天更受畫迷及收藏家歡迎的,正正是有水墨畫功底子的新派作品,因為有水墨的筆功,讓畫作更有收藏價值,價格也更高。


香港畫家功底較內地好

有見及此,常越聯同另一策展人謝俊興,於去年十月舉辦了「新水墨:古董也當代」畫展,希望介紹更多具畫功而不乏創意的畫家,結果成績非常好。今年,在同一地點藝穗會畫廊,帶來了「新水墨﹕有於上形於下」展售會,展示作品取自13名來自港澳、中國和韓國的藝術家,包括(韓國)洪志倫、(中國)阿海、陳文令、邱志傑、泰祥洲、張藝蓉、(香港)鄭哈雷、巢錫雄、郭孟浩(蛙王)、曾翠薇、王守清、王純杰、(香港及澳門)陳佩玲。他們各具特色,其中郭孟浩(蛙王)、泰祥洲、阿海等早已備受推崇,另一批是正在大放異彩的新晉畫家。其實,他們每個人也舉辦過個展,但今次聯展更突出不同畫作的意境,相輔相成下,也提高了一些新晉畫家的市場價值,是近年畫廊常用的推廣手法。


【新舊之別﹕重新審美水墨山水畫】

展覽主題「有於上形於下」,出自唐代韓愈《原人》:「形於上者謂之天,形於下者謂之地,命於其兩間者謂之人。」畫展主題意謂空間及其延伸的解讀,讓我們反思所認知的世界與宇宙中,不得而知的地帶之間的緊密聯繫。中國水墨山水畫,是最能代表中國傳統宇宙觀和文人時空意識的藝術形式。時至今日,新水墨崛起,從現代社會經驗和審美觀出發,以水墨山水畫形式呈現。今次展覽作品全是新作。


■Info

新水墨﹕有於上形於下

日期﹕今、明兩日

地點﹕中環下亞厘畢道2號藝穗會

時間﹕早上10:00至晚上10:00

查詢﹕2521 7251

文:簡一鋒

編輯:蔡曉彤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