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佔領運動會取得什麼民主成果,尚未可知,而社會運作不暢順,影響市民生活與部分業者生計,已經是不爭事實,市民的不滿與日俱增,若佔領幹道持續下去,理性反應是佔領運動將逐漸流失市民同情和支持,非理性反應不排除佔領與反佔領人士發生衝突,而事態曠日持久,同樣不能排除引發政府清場甚至衝突流血。職是之故,佔領運動若堅持理性非暴力,應該考慮作戰略調整,改而到公園,例如維園和添馬公園打持久戰,在市民免於受滋擾情况下,繼續抗爭。
佔領路面影響民生
事實俱在不容否認
金鐘、軒尼詩道和旺角一段路面,仍然被示威者佔領,近日所見人數已經不多,特別是清晨時間更寥落,不過,在佔領區附近路面,往來交通嚴重擠塞,特別是中學、小學相繼復課,與其他上班人士一同使用有限路面,處處見車輛擁擠,高峰時刻車龍綿延以公里,甚至十公里計算,與被佔領路段的空蕩蕩對比,形成極大反差。
這場佔領運動看來會持續一段時間,參與示威的無論是學生或在職人士,本來各司其職,不可能長期留守抗爭,除非有突發變故,再刺激市民蜂擁而出,否則參與集會和佔領人數逐漸減少,是正常情况,甚至有可能出現無以為繼局面。佔領人數銳減使佔領區形成的空蕩蕩景况,是學聯和佔中三子要應對的情况,因為若任由民氣潰散,則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有可能不保。
佔領運動封堵多條主要幹道,間斷交通,給市民生活帶來不便,連日來,佔領區附近一帶商戶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生意銳減,在經營成本高昂的今時今日,若佔領持續下去,它們之中不少可能會捱不下去;至於其他行業,例如的士業界,已經訴說因為交通堵塞而收入減少。旺角兩晚激烈對峙場合,或許涉及一些「攪局」因素,但是之前之後,當區居民與示威者口角甚至拉扯衝突,已經接連不斷。在旺角區,市民對佔領的不滿,不僅形諸言語,亦見諸行動,在金鐘和灣仔,示威者與當區居民的扞格,雖然未若旺角區尖銳,但是部分市民的不滿,同樣發自切身感受,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一般市民大衆,對政治取態不明顯,佔領運動這類議題,不少市民都不甚了了,而過去10日示威學生的理性表現,不但在國際得到稱頌,在本港贏得更多認同和支持。不過,市民有現實一面,當學生爭取的民主普選未知能否成事,而日常生活已經因為佔領而恍似受到「懲罰」,市民的反彈是自然反應,學生與佔領運動得到的同情與支持會與日俱減,因此,着眼於佔領運動與更長遠的爭取民主運動,現在應該是思考退場的時候。
退場有理有利有節
匯聚民氣強固支持
現在退場有不同選擇,包括示威者全體撤離,或是撤離灣仔和旺角兩個佔領區,固守金鐘主場,不過,有一種選擇更值得考慮,就是轉移陣地,把佔領區移向維園和添馬公園,或是兩者擇其一。佔領運動得到社會普遍迴響,說明整個運動佔據了道理的一方;佔領運動達至公民覺醒目的,對日後推動民主運動,開拓和打造了有利空間;若現在選擇轉移到公園繼續抗爭,則是向社會宣示不會犧牲市民的利益,而是顧及市民的感受,這種節度,會恢復不少市民的信任,重拾認同和支持,市民因而知道學生進退有度,不會亂來。能夠做到有理、有利、有節,新一代的民主運動就是好的開始。
這場爭取民主運動,學聯與政府的對話,結果如何,尚待觀察,政府理應釋出善意及讓步,困局才有機會化解;不過,放在主觀和客觀環境檢視,目前看不到這場運動有畢其功於一役的條件,參與的各方持份者對此要有清醒認識,若認為只要不斷向前衝,就可以迫使全國人大常委會撤回政改框架的決定,只是一廂情願想法,按已知情况,衝得頭破血流的可能性較高,人大讓步的可能性極微。在這個情况下,若有理有利有節地退場,保留有生力量,甚至藉着民氣匯聚而壯大,對長遠爭取民主運動應有正面作用。
佔中三子對整個運動,雖然不具備強固領導地位,但是佔領概念由他們提出,若三子發出戰略轉移的呼籲,相信有一定影響力;學聯方面,佔領運動發展迄今有較大發言權,政府視他們為對話對象,說明學聯在今次運動的地位,因此,只要學聯發出號召,相信會得到大批支持者跟從。這次運動,由於無公認領導人或領導團體,不少參與者都說「你不代表我」,即使三子和學聯呼籲轉移,相信仍有示威者自行其是,不過,屆時若人數不多,則當局恢復社會秩序與正常運作的力度,在衆目睽睽下理應更克制,減少事態以衝突流血收場的可能,增加以平和手段解決的機會。期望港人的和平理性非暴力抗爭核心價值,再一次獲得彰顯。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佔領路面影響民生
事實俱在不容否認
金鐘、軒尼詩道和旺角一段路面,仍然被示威者佔領,近日所見人數已經不多,特別是清晨時間更寥落,不過,在佔領區附近路面,往來交通嚴重擠塞,特別是中學、小學相繼復課,與其他上班人士一同使用有限路面,處處見車輛擁擠,高峰時刻車龍綿延以公里,甚至十公里計算,與被佔領路段的空蕩蕩對比,形成極大反差。
這場佔領運動看來會持續一段時間,參與示威的無論是學生或在職人士,本來各司其職,不可能長期留守抗爭,除非有突發變故,再刺激市民蜂擁而出,否則參與集會和佔領人數逐漸減少,是正常情况,甚至有可能出現無以為繼局面。佔領人數銳減使佔領區形成的空蕩蕩景况,是學聯和佔中三子要應對的情况,因為若任由民氣潰散,則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有可能不保。
佔領運動封堵多條主要幹道,間斷交通,給市民生活帶來不便,連日來,佔領區附近一帶商戶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生意銳減,在經營成本高昂的今時今日,若佔領持續下去,它們之中不少可能會捱不下去;至於其他行業,例如的士業界,已經訴說因為交通堵塞而收入減少。旺角兩晚激烈對峙場合,或許涉及一些「攪局」因素,但是之前之後,當區居民與示威者口角甚至拉扯衝突,已經接連不斷。在旺角區,市民對佔領的不滿,不僅形諸言語,亦見諸行動,在金鐘和灣仔,示威者與當區居民的扞格,雖然未若旺角區尖銳,但是部分市民的不滿,同樣發自切身感受,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一般市民大衆,對政治取態不明顯,佔領運動這類議題,不少市民都不甚了了,而過去10日示威學生的理性表現,不但在國際得到稱頌,在本港贏得更多認同和支持。不過,市民有現實一面,當學生爭取的民主普選未知能否成事,而日常生活已經因為佔領而恍似受到「懲罰」,市民的反彈是自然反應,學生與佔領運動得到的同情與支持會與日俱減,因此,着眼於佔領運動與更長遠的爭取民主運動,現在應該是思考退場的時候。
退場有理有利有節
匯聚民氣強固支持
現在退場有不同選擇,包括示威者全體撤離,或是撤離灣仔和旺角兩個佔領區,固守金鐘主場,不過,有一種選擇更值得考慮,就是轉移陣地,把佔領區移向維園和添馬公園,或是兩者擇其一。佔領運動得到社會普遍迴響,說明整個運動佔據了道理的一方;佔領運動達至公民覺醒目的,對日後推動民主運動,開拓和打造了有利空間;若現在選擇轉移到公園繼續抗爭,則是向社會宣示不會犧牲市民的利益,而是顧及市民的感受,這種節度,會恢復不少市民的信任,重拾認同和支持,市民因而知道學生進退有度,不會亂來。能夠做到有理、有利、有節,新一代的民主運動就是好的開始。
這場爭取民主運動,學聯與政府的對話,結果如何,尚待觀察,政府理應釋出善意及讓步,困局才有機會化解;不過,放在主觀和客觀環境檢視,目前看不到這場運動有畢其功於一役的條件,參與的各方持份者對此要有清醒認識,若認為只要不斷向前衝,就可以迫使全國人大常委會撤回政改框架的決定,只是一廂情願想法,按已知情况,衝得頭破血流的可能性較高,人大讓步的可能性極微。在這個情况下,若有理有利有節地退場,保留有生力量,甚至藉着民氣匯聚而壯大,對長遠爭取民主運動應有正面作用。
佔中三子對整個運動,雖然不具備強固領導地位,但是佔領概念由他們提出,若三子發出戰略轉移的呼籲,相信有一定影響力;學聯方面,佔領運動發展迄今有較大發言權,政府視他們為對話對象,說明學聯在今次運動的地位,因此,只要學聯發出號召,相信會得到大批支持者跟從。這次運動,由於無公認領導人或領導團體,不少參與者都說「你不代表我」,即使三子和學聯呼籲轉移,相信仍有示威者自行其是,不過,屆時若人數不多,則當局恢復社會秩序與正常運作的力度,在衆目睽睽下理應更克制,減少事態以衝突流血收場的可能,增加以平和手段解決的機會。期望港人的和平理性非暴力抗爭核心價值,再一次獲得彰顯。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