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近日社交網絡有傳言,指平等機會委員會趁社會專注參與佔中期間,偷偷推出《歧視條例檢討》諮詢文件,企圖蒙混過關,並隨即就文件中的諮詢問題製作「答案連結包」,列出當中的「魔鬼條例」。誠然,有關諮詢文件早在7月公布,平機會亦已在8月舉行多場公眾諮詢會,暗渡陳倉的指控並不成立,不過,網民就《歧視條例檢討》提出的一些質疑,筆者雖非完全認同,但亦認為當中有幾點的確有理有節,平機會不能不正視。
諮詢文件對種族歧視條例的檢討,着重香港永久居民與新移民、旅客會否出現「待遇差別」,公眾普遍擔心既有的福利資源分配會因此受到挑戰。「待遇差別」用詞空泛,難以判別是否符合歧視的定義,例如一些以保障本土居民為先,按緩急先後分配有限資源的做法,絕對符合國際慣例,這些「待遇差別」並不涉及侵犯人權。但若新條例獲通過,或會破壞分配機制,例如申請公屋須居港滿7年的要求,都可能被視作歧視;而康文署的足球場、泳池等社區設施亦會被大陸旅客大舉佔用,政府將無法制訂有效機制保障社區需要,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所謂的公平分配只會變成互相爭奪,令《歧視條例》成為擾民的惡法。
網民的憂慮雖未必完全成立,但亦印證合併4條歧視條例的缺點所在,就是各條例之間的受保障特徵並不盡相同,例如性別條例中有關「騷擾」的定義,並不能移植到種族條例;殘疾條例中有關投票權的規定,更不能套用在種族條例之上,若貿然將4條歧視條例合併,將會混淆公眾,同時導致執法困難。平機會必須慎重考慮民間的意見,收回將新移民及大陸旅客納入《種族歧視條例》保障的建議,並進一步向公眾解釋合併條例的原因及優缺。
中港矛盾涉及「港深同城化」、公共資源分配不均、兩地文化鴻溝等多層次的衝突,乃港府政策長期向大陸傾斜所招致的必然後果,必須要由具有足夠民意授權、向港人負責而非只向北京負責的民主政府,方有能力徹底解決。平機會貿然介入,單純以修例禁止言語歧視,屬「只見樹木,不見樹林」的舉措,只會激化兩地居民的仇恨,無助解決問題,平機會必須三思。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
諮詢文件對種族歧視條例的檢討,着重香港永久居民與新移民、旅客會否出現「待遇差別」,公眾普遍擔心既有的福利資源分配會因此受到挑戰。「待遇差別」用詞空泛,難以判別是否符合歧視的定義,例如一些以保障本土居民為先,按緩急先後分配有限資源的做法,絕對符合國際慣例,這些「待遇差別」並不涉及侵犯人權。但若新條例獲通過,或會破壞分配機制,例如申請公屋須居港滿7年的要求,都可能被視作歧視;而康文署的足球場、泳池等社區設施亦會被大陸旅客大舉佔用,政府將無法制訂有效機制保障社區需要,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所謂的公平分配只會變成互相爭奪,令《歧視條例》成為擾民的惡法。
網民的憂慮雖未必完全成立,但亦印證合併4條歧視條例的缺點所在,就是各條例之間的受保障特徵並不盡相同,例如性別條例中有關「騷擾」的定義,並不能移植到種族條例;殘疾條例中有關投票權的規定,更不能套用在種族條例之上,若貿然將4條歧視條例合併,將會混淆公眾,同時導致執法困難。平機會必須慎重考慮民間的意見,收回將新移民及大陸旅客納入《種族歧視條例》保障的建議,並進一步向公眾解釋合併條例的原因及優缺。
中港矛盾涉及「港深同城化」、公共資源分配不均、兩地文化鴻溝等多層次的衝突,乃港府政策長期向大陸傾斜所招致的必然後果,必須要由具有足夠民意授權、向港人負責而非只向北京負責的民主政府,方有能力徹底解決。平機會貿然介入,單純以修例禁止言語歧視,屬「只見樹木,不見樹林」的舉措,只會激化兩地居民的仇恨,無助解決問題,平機會必須三思。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