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近年全球青年政治運動長青網文章

2014年10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0月06日 06:35
2014年10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阿拉伯之春(突尼斯、埃及、也門)

●2010年底起,中東多國掀起推翻獨裁者的風潮,導火線是突尼斯一名26歲擺檔青年自焚抗議城管執法濫權。抗議浪潮蔓延整個阿拉伯世界,多名獨裁者如突尼斯的本阿里、埃及的穆巴拉克和也門的薩利赫等下台


●青年人在這場運動的角色舉足輕重,例如青年組成的「4月6日運動」佔領埃及解放廣場,正是穆巴拉克倒台的第一槍。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媒體在推動青年階層上街的角色備受外界關注


●事隔3年,這場運動逐步退潮,埃及民選總統穆爾西被推翻,重回軍事強人當政的年代,「4月6日運動」等反對者重受打壓

憤怒者運動(西班牙)

●2011年,受阿拉伯之春啟發,西班牙青年開始組織「現在就要真民主」和「無未來的青年」等社交網絡群組,後來在地方選舉前夕發動全國示威,共通點是抗議緊縮政策,不滿青年就業困難,質疑權貴和現行政治制度,調查估計全國前後共有650萬至800萬人上街,佔全國人口接近兩成。


●運動大幅改變西班牙政治生態,今年更出現代表性的政治勢力: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學者創立的年輕人政黨Podemos綜合不同社會運動的主要訴求,在6月歐洲議會選舉贏下國內11.29%得票,躍升為全國第四大政治勢力

●運動亦啟發希臘等其他受歐債危機影響國家的青年上街

佔領華爾街(美國)

●2011年,加拿大反消費組織Adbusters借鑑阿拉伯之春,號召民眾佔領紐約金融心臟華爾街。示威無明確領導者,很快由失業青年的零星活動演變為全美50多個城市響應的社會運動。參與者訴求不一,但整體矛頭指向華爾街,認為後者需為2008年金融海嘯負上最大責任,並質疑資本主義和民主失靈


●社運學者吉特林(Todd Gitlin)認為,這場運動並未產生持久組織或改變全國性政策,但令貧富懸殊成政治和文化重要議題,催生地方改革

智利之冬(智利)

●智利學生一向不滿獨裁時期遺留下來的教育制度,質疑偏幫富人。2011年,時任教育部長拉文宣布增加政府對非傳統大學的資助,被指與相關院校勾結圖利,百多間院校的學生佔領校舍


●政府屈服,最初提出設立價值40億美元基金資助公共教育,但學生未滿意,及後更與礦工聯合上街。總理皮湼拉被迫撤換拉文,隨後宣布21點方案,重組公共教育系統。不過,當局幾經談判仍未能與學生達成共識,最終下令鎮壓,1人喪生,1400名學生被捕


●學運未能成功爭取免費大學教育,但喚起社會對教育改革關注,4名學運中堅成員去年在全國選舉中勝出,躋身國會

佔領加濟公園(土耳其)

●去年,伊斯坦布爾政府推動拆毁市中心加濟公園,改建房地產的工程,觸發青年民眾發起佔領運動,隨着政府打壓升溫,抗爭蔓延到附近的塔克西姆廣場以至全國多個城市, 關注議題亦由環保擴至反抗埃爾多安政府專 制等,非常廣泛

●儘管政府鐵腕清場,但青年一代的抗爭持續,在YouTube、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媒體傳播權貴貪腐指控證據,當局一度封鎖部分社交網站

太陽花學運(台灣)

●今年3月,國民黨立委張慶忠草率宣布《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通過委員會審查,觸發大學生佔領立法院抗議,最終迫使立法院長王金平承諾在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完成立法前暫緩服貿立法進程

●今次學運矚目之處在於在場年輕人大量透過社交媒體通訊甚至直播佔領現場,在民意戰佔得上風

雨傘運動(香港)

●學生組織學聯與學民思潮上月佔領政府總部對出廣場,反對全國人大通過2017年特首選舉框架,促成佔中提前上演。facebook、WhatsApp和Instagram等社交媒體成為示威者傳播信息和號召群眾聚集的重要工具,部分示威者借鑑台灣太陽花學運,使用FireChat提防當局封鎖網絡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