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準備子女海外升學 債券較穩健長青網文章

2014年10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0月03日 06:35
2014年10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李先生及太太分別32歲及30歲,兩人育有一子,將於明年入讀小學。兩人月入共4.5萬元,每月支出包括日常開支1.4萬元、家用6000元、保險供款4000元、強積金供款2250元,以及按揭供款1.1萬元,合共37,250元,而每月盈餘則有7750元。


家庭資產方面,兩人共有港元60萬元,股票市值約20萬元,物業市值約400萬元,合共480萬元。兩人的兒子明年入讀小學,二人希望兒子可入讀國際學校,正計算如兒子小學及中學都入讀國際學校,二人可否負擔得到。李太又表示,若不能負擔國際學校學費,仍希望在兒子高中時送他到海外升學。


投資期長 高債券比例減風險

首先計算入讀國際學校的學費開支。李太預計,國際學校小學部每年學費約8萬元,而中學部每年學費約10萬至12萬元,則由明年起李太每月開支增加6700元,當兒子入讀中學後,每月開支增加1萬元。如月入不變,或收入升幅追不上學費加幅,相信他們每月盈餘只能應付兒子小學學費開支,而中學學費開支則需要動用儲蓄。


筆者了解到李太希望兒子到國際學校或外國升學的原因,主要是不希望兒子在學習上有太大壓力,又擔心香港競爭太大,兒子難以入大學。李太預計十年後送兒子到海外升學,高中連大學約五年時間,學費連生活費需要約150萬元。


如果李太將流動資產一半約40萬元,配合每月供款7000元,十年後要儲蓄150萬元作兒子升學之用,所須年回報率約3%,相信不難達到。但李太要留意投資計劃年期較長,需有效控制風險,在股債投資比例上,投資早期可以4:6比,後期可以3:7比,由於所須年回報不用太進取,因此投資債券比例應較高。


投資方面,近日港股回落至23,000點左右,除了因為佔中運動展開外,部分中國經濟數據亦較預期差,市場或擔心中國經濟進一步放緩。


近期可買A股ETF RQFII股債基金

不過,A股明顯較港股硬淨,上證綜指企穩於2300點以上,相信是市場憧憬滬港通於十月出台,上海交易所近期已組織券商完成第三次滬港通全網測試,現時技術系統準備工作應已就緒,只待監管部門通知具體開閘時間,相信滬港通出台後A股會被不少國際指數納入,帶動基金買盤買入,因此近期可留意A股ETF及RQFII股債基金的表現。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chlung@mingpao.com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風險。


AMTD證券及財富管理業務部證券分析員

[羅湋楠 理財信箱]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