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佔領行動事態,未因為過去數日情勢稍為平靜而有良性轉機,反而惡化。各方若繼續一意孤行,新一輪警方與示威者衝突,甚至更暴烈的對抗,極有可能發生。除非要製造流血收場局面,否則各方有責任剪掉已經點燃的政治炸彈引信,使局勢不至更難收拾。若各方堅持硬碰,香港有可能跌入萬劫不復境地,期望口口聲聲說守護香港的人,切勿做出害港的事。
外媒描述「雨傘革命」
肯定觸動中央神經
發起佔領行動的學聯和佔中發起人,要求特首梁振英辭職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撤回政改決定。中央連日透過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和新華社三大官方喉舌,分別以報道和評論員文章,高調支持梁振英和特區政府,同時支持警方依法處置違法行為。至於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也都表明絕對不會撤回。中央明確表態,是要杜絕反對陣營有絲毫幻想。從中央的角度,對事態的疑慮不止於香港內部情况,還有外部對事態的關注與迴響。
美國、英國高度關注此事。美國總統奧巴馬、英國首相卡梅倫分別開腔,英美傳媒大篇幅重點報道,其中把事態描述為「雨傘革命」,相信會觸動中央的神經。因為公民抗命性質是自我犧牲的社會運動,革命對任何政權而言,都是不得了的挑戰。若香港發生的是一場革命,那是要推翻特區政府還是中央政府?對於中央而言,西方傳媒對佔領行動的定性,中央一直憂疑的顏色革命,宛如得到印證。
另外,內地雖然封鎖佔領行動的信息,但是互聯網世界不可能完全阻絕這類信息在內地流傳;有內地人士的支援短訊在佔領場地投射出來,就中央而言,事態會否輻射到內地,成為實質憂疑。從中央的角度,對香港事態的認知和解讀,或許認為佔領行動不單使香港失控失序、對大陸的穩定也構成潛在風險。因此,中央對香港事態的處理,看不到有寬鬆空間,反而有強力掌控、盡快解決事態的動機。
佔領行動發展至學聯聲言包圍政府總部、警察總部和特首辦公室,是要癱瘓政府運作。對此,警方強調絕不會坐視不理,而且會果斷執法。前晚開始已有示威者在特首辦外圍馬路聚集,到本文見刊時,警方與示威者是否已經發生衝突,無法預估。不過,若示威者執意包圍甚至衝擊政府建築物,警方的清場力度,相信不會停留在9月28日施放催淚彈的層次,屆時警方與示威者對峙、對抗以至對打,會出現什麼局面,也是無法估計與想像。
因此,從中央的視角與佔領行動的發展,事態惡化走向流血的可能性愈來愈高。流血意味着攤牌,按目前情勢是否演變至此,視乎示威者的取態。若示威者不包圍衝擊政府建築物,暫時看不到警方會採取大動作。因此,是否現在攤牌,視乎學聯怎樣評估情勢。學聯要求梁振英辭職、人大撤回決定,已經被回絕,包圍政府建築物目的為進一步施壓,但是警方聲言遇到衝擊會果斷處理,學聯要評估此階段與警方衝突,會得到什麼?能夠想像可以擊退警方,佔領政府總部、警察總部與特首辦?若判斷與警方對抗不能取得甜頭,則學聯就要思考整個運動要保住什麼?
剪掉炸彈引信
收割已有成果
推動社會運動,只知進、不懂退,最大可能是頭破血流,學聯若選擇現在與警方「決戰」,並非明智選擇。學聯的明智選擇,應該是放棄包圍政府建築物,剪掉即時與警方對抗的政治炸彈引信,以免被炸得遍體鱗傷。這場佔領行動,由學生罷課開始,觸動那麼多市民以行動支持佔領,主要是學生強調和平、理性、非暴力,若學聯選擇與警方衝突,則它的正當性會受到質疑。民意如流水,屆時民意逆轉,民氣潰散,佔領行動不僅取不到成果,被貼上的暴力標籤,更會給香港爭取民主帶來負面影響。
除了不應與警方硬碰,學聯同時應該調整策略,提出不脫離實際的訴求,例如只需達至無篩選、有真正選擇普選的要求,則無論是公民提名,抑或什麼形式的提名,都值得考慮。條條大路通普選,並非只有公民提名一途,這是學聯諸位同學應有的認知。其次,學聯要認識到爭普選並非一時一地的事,不少同學或許認為已具備畢其功於一役的實力,是否符合實際?學聯也要判斷。從一些客觀情勢說明,例如現有3個據點的領導權也未能統合,是否高估了佔領運動的真正實力,是一個問題。
佔領行動對市民生活、工作引起不便,中西區和灣仔的學校復課無期,佔領區附近商舖與報攤等小商販生意大受影響,而因為政局動盪,整體市道下滑,港元匯率、股市持續下跌,會否引發金融風暴已經成為投資者的懸念。隨着時日推移,若事態延宕,這些影響將會深化下去。可以預期,民意逆轉可能只是早晚的事,學聯與佔中三子應該思考如何收割已經取得的成果,徐圖後計;這是擺在跟前的議題,而非尋思與警方衝突對抗。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外媒描述「雨傘革命」
肯定觸動中央神經
發起佔領行動的學聯和佔中發起人,要求特首梁振英辭職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撤回政改決定。中央連日透過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和新華社三大官方喉舌,分別以報道和評論員文章,高調支持梁振英和特區政府,同時支持警方依法處置違法行為。至於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也都表明絕對不會撤回。中央明確表態,是要杜絕反對陣營有絲毫幻想。從中央的角度,對事態的疑慮不止於香港內部情况,還有外部對事態的關注與迴響。
美國、英國高度關注此事。美國總統奧巴馬、英國首相卡梅倫分別開腔,英美傳媒大篇幅重點報道,其中把事態描述為「雨傘革命」,相信會觸動中央的神經。因為公民抗命性質是自我犧牲的社會運動,革命對任何政權而言,都是不得了的挑戰。若香港發生的是一場革命,那是要推翻特區政府還是中央政府?對於中央而言,西方傳媒對佔領行動的定性,中央一直憂疑的顏色革命,宛如得到印證。
另外,內地雖然封鎖佔領行動的信息,但是互聯網世界不可能完全阻絕這類信息在內地流傳;有內地人士的支援短訊在佔領場地投射出來,就中央而言,事態會否輻射到內地,成為實質憂疑。從中央的角度,對香港事態的認知和解讀,或許認為佔領行動不單使香港失控失序、對大陸的穩定也構成潛在風險。因此,中央對香港事態的處理,看不到有寬鬆空間,反而有強力掌控、盡快解決事態的動機。
佔領行動發展至學聯聲言包圍政府總部、警察總部和特首辦公室,是要癱瘓政府運作。對此,警方強調絕不會坐視不理,而且會果斷執法。前晚開始已有示威者在特首辦外圍馬路聚集,到本文見刊時,警方與示威者是否已經發生衝突,無法預估。不過,若示威者執意包圍甚至衝擊政府建築物,警方的清場力度,相信不會停留在9月28日施放催淚彈的層次,屆時警方與示威者對峙、對抗以至對打,會出現什麼局面,也是無法估計與想像。
因此,從中央的視角與佔領行動的發展,事態惡化走向流血的可能性愈來愈高。流血意味着攤牌,按目前情勢是否演變至此,視乎示威者的取態。若示威者不包圍衝擊政府建築物,暫時看不到警方會採取大動作。因此,是否現在攤牌,視乎學聯怎樣評估情勢。學聯要求梁振英辭職、人大撤回決定,已經被回絕,包圍政府建築物目的為進一步施壓,但是警方聲言遇到衝擊會果斷處理,學聯要評估此階段與警方衝突,會得到什麼?能夠想像可以擊退警方,佔領政府總部、警察總部與特首辦?若判斷與警方對抗不能取得甜頭,則學聯就要思考整個運動要保住什麼?
剪掉炸彈引信
收割已有成果
推動社會運動,只知進、不懂退,最大可能是頭破血流,學聯若選擇現在與警方「決戰」,並非明智選擇。學聯的明智選擇,應該是放棄包圍政府建築物,剪掉即時與警方對抗的政治炸彈引信,以免被炸得遍體鱗傷。這場佔領行動,由學生罷課開始,觸動那麼多市民以行動支持佔領,主要是學生強調和平、理性、非暴力,若學聯選擇與警方衝突,則它的正當性會受到質疑。民意如流水,屆時民意逆轉,民氣潰散,佔領行動不僅取不到成果,被貼上的暴力標籤,更會給香港爭取民主帶來負面影響。
除了不應與警方硬碰,學聯同時應該調整策略,提出不脫離實際的訴求,例如只需達至無篩選、有真正選擇普選的要求,則無論是公民提名,抑或什麼形式的提名,都值得考慮。條條大路通普選,並非只有公民提名一途,這是學聯諸位同學應有的認知。其次,學聯要認識到爭普選並非一時一地的事,不少同學或許認為已具備畢其功於一役的實力,是否符合實際?學聯也要判斷。從一些客觀情勢說明,例如現有3個據點的領導權也未能統合,是否高估了佔領運動的真正實力,是一個問題。
佔領行動對市民生活、工作引起不便,中西區和灣仔的學校復課無期,佔領區附近商舖與報攤等小商販生意大受影響,而因為政局動盪,整體市道下滑,港元匯率、股市持續下跌,會否引發金融風暴已經成為投資者的懸念。隨着時日推移,若事態延宕,這些影響將會深化下去。可以預期,民意逆轉可能只是早晚的事,學聯與佔中三子應該思考如何收割已經取得的成果,徐圖後計;這是擺在跟前的議題,而非尋思與警方衝突對抗。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