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問﹕兒子幼年時,曾在水池玩水,不小心跣腳,浸在水中片刻,灌了幾口水,當時很害怕,此後便有點畏懼水。他現在已9歲,仍然很抗拒學習游泳。我覺得游泳不止有益身心,更可說是人生必須掌握的一種技能,我不想逼他去學那樣,如何誘導兒子衝破關口,願意學習游泳?這是否所謂心理陰影?是否應讓它順其自然的發展?
答﹕
曾被水浸到,現在害怕游泳,可能是前事的陰影,亦可能不是。因為不少成年人抗拒學習游泳,追溯起來,並非曾有遇溺等事件。
若讀者現在仍考慮該不該讓兒子學習游泳,而未真正下決定,建議你不要未嘗試便放棄,何不讓兒子試一試學習。有幾點可考慮一下:首先,小朋友對很多活動不喜愛,但在教練循循善誘下,往往變得熱中學習。故此,可以聘請合適的教練,坊間不乏有教授畏水孩子習泳的教練,他們有方法讓孩子有安全感,對游泳生起好感。
未必心理陰影作祟
其次,你可以和兒子討論學習游泳的利弊,嘗試找尋解決難題的方法。事實上,遇到困難,不想辦法解決便立刻放棄,會帶出錯誤信息:遇難便退。家長可表達理解兒子因曾被水浸到而抗拒習泳,這是合理的。但各人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有些人迴避再接觸,最終也不懂得游泳。但有些人嘗試克服,找尋教練指導,熟習水性。從中可側重於以正面態度面對恐懼,更可引用兒子過往曾勇敢面對害怕的事情作例子,加強他的動力。同時,可訂定學習進程,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學,如先學8堂,檢討成果,再進入另一階段的學習,又再檢視,讓孩子逐步衝破難關。
問子女需否家長陪伴上課
至於家長要否貼身跟隨學習,加強孩子的安全感,需視乎小朋友的意願。不少孩子在家長眼下學習,會感到壓力,或不喜歡被父母監管。因此,最重要是小朋友的取態,這點可以在上述討論中商量,同時可選擇有助提升安全感的場地,如淺水池,家長應多和教練溝通。當孩子表現理想,要給予讚賞,令其對進步建立滿足感,增強勇氣。
經過一輪練習,能夠突破自我,掌握泳術固然好;即使最終未能學識,也並非失敗。重點是孩子曾付出努力,迎向困難,尋找方法面對恐懼的事,也為成長上了一課。
資料提供﹕如家心理服務臨牀心理學家姜源妮博士
答﹕
曾被水浸到,現在害怕游泳,可能是前事的陰影,亦可能不是。因為不少成年人抗拒學習游泳,追溯起來,並非曾有遇溺等事件。
若讀者現在仍考慮該不該讓兒子學習游泳,而未真正下決定,建議你不要未嘗試便放棄,何不讓兒子試一試學習。有幾點可考慮一下:首先,小朋友對很多活動不喜愛,但在教練循循善誘下,往往變得熱中學習。故此,可以聘請合適的教練,坊間不乏有教授畏水孩子習泳的教練,他們有方法讓孩子有安全感,對游泳生起好感。
未必心理陰影作祟
其次,你可以和兒子討論學習游泳的利弊,嘗試找尋解決難題的方法。事實上,遇到困難,不想辦法解決便立刻放棄,會帶出錯誤信息:遇難便退。家長可表達理解兒子因曾被水浸到而抗拒習泳,這是合理的。但各人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有些人迴避再接觸,最終也不懂得游泳。但有些人嘗試克服,找尋教練指導,熟習水性。從中可側重於以正面態度面對恐懼,更可引用兒子過往曾勇敢面對害怕的事情作例子,加強他的動力。同時,可訂定學習進程,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學,如先學8堂,檢討成果,再進入另一階段的學習,又再檢視,讓孩子逐步衝破難關。
問子女需否家長陪伴上課
至於家長要否貼身跟隨學習,加強孩子的安全感,需視乎小朋友的意願。不少孩子在家長眼下學習,會感到壓力,或不喜歡被父母監管。因此,最重要是小朋友的取態,這點可以在上述討論中商量,同時可選擇有助提升安全感的場地,如淺水池,家長應多和教練溝通。當孩子表現理想,要給予讚賞,令其對進步建立滿足感,增強勇氣。
經過一輪練習,能夠突破自我,掌握泳術固然好;即使最終未能學識,也並非失敗。重點是孩子曾付出努力,迎向困難,尋找方法面對恐懼的事,也為成長上了一課。
資料提供﹕如家心理服務臨牀心理學家姜源妮博士
留言 (0)